> 正文

“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內涵與推進思路

2015年01月29日 15:47:40 來源: 中國發展觀察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一帶一路”確定為優化經濟發展格局的三大戰略之一。一年多來,國內外就“一帶一路”戰略展開了廣泛討論並積極謀劃行動方案,但對該戰略內涵的理解卻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國內各地區在積極參與過程中也凸顯出盲目和無序。因此,本文擬就如何把握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談些個人的看法和思考。

  準確把握戰略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時代要求和各國加快發展的願望,是一個內涵豐富、涉及面廣、包容性強的巨大發展平臺。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組對應平衡關係中來理解和把握。

  一是古今傳承。絲綢之路始于古代中國,是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我國從漢、唐、宋時期通過陸路和海上把絲綢、瓷器、茶葉、冶鐵、耕作等商品和技術,傳播到國外,同時從國外帶回國內沒有的東西,這種互通有無的經貿聯繫和文化交流,改善了沿線國家的社會生産力和人民生活水準。今天重新提出“絲綢之路”,不是期望恢復古老絲路往日的輝煌,其現代的含義更加寬泛,絲路成為一個象徵性的標誌,一個大的國家發展戰略。從古到今要延續歷史的精神,傳承並提升古代文明,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在物質和文化等多方面更廣泛的交流合作,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戰略棋局。

  二是內外開放。“一帶一路”既涉及國內區域又涉及國外區域,是國內沿線區域與國外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現代運輸方式和資訊網絡連接起來的相互開放戰略,對外開放是戰略的核心。我國當代對外開放從空間上看很不平衡,沿海地區起步早,開放程度高,而內陸和沿邊地區相對較晚,開放程度較低。絲路經濟帶要有包括內陸地區和沿邊地區的國內大部分區域參與,擴大這些地區的對外開放水準,形成全方位的開放經濟體係。

  三是海陸統籌。“一帶一路”既涉及陸上通道又涉及海上通道,陸路通過鐵路、公路聯通中國到中亞、東南亞、西亞到歐洲,形成若幹條陸上大通道、大動脈;海上絲綢之路在古代路線基礎上不斷拓展新航線,也就是現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現陸海連接雙向平衡。“一帶一路”將打破長期以來陸權和海權分立的格局,推動歐亞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全連接的陸海一體化,形成陸海統籌的經濟迴圈和地緣空間格局。

  四是東西互濟。絲路經濟帶貫穿東西,聯通南北,但主線是東西兩個方向。從我國來看,過去30多年主要是依托東部地區通過海上貿易的東向開放,絲路經濟帶則更多是考慮通過連接亞歐的陸路大通道,加大西向開放的力度。我國西部地區由過去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的前沿,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的相對均衡化,也必將促進國內東西部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當然也考慮到南北向與國際的貨物運輸、貿易往來,除了南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更有北方對接“草原絲綢之路”聯通東北亞的蒙古、俄羅斯等陸路通道,開辟東北地區對外開放新局面。

  五是虛實結合。“一帶一路”是一個長遠的國家戰略,一個內涵豐富的大概念。由于它的邊界不是完全確定的,它所涵蓋的內容不是固定不變的,它的目標也不會是完全清晰的,因而使得這一戰略顯得有些“虛”。但是,從提出初期的基本構想到現在推進的過程看,這一戰略正由“虛”變得越來越“實”。比如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大通道建設,陸上和海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能源和礦産資源合作、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中國産品和投資“走出去”、油氣管道在建、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成果,“一帶一路”戰略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已經變成實實在在可以落實的工作。

  六是中外共贏。“一帶一路”是由我國提出的倡議,顯然對我國自身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不僅有利于我國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尤其是保障我國的能源資源安全、化解富余産能和經濟轉型升級,而且還有利于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但必須看到,“一帶一路”又是一個中國與相關國家能夠實現互利共贏的戰略,一方面是中國的發展會對絲路沿線國家經濟産生巨大的帶動效應,如帶動這些國家的優勢資源開發、滿足這些國家對中國工業品和生産技術的需求;同時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充分考慮到周邊相對落後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現實困難,出巨資建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並鼓勵中國企業向外投資,這些都會使沿線國家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和利益,從而實現共同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1 2 3 下一頁  

整合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7437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