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新華網評: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
2020-06-13 08:34:1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韓振 劉博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如何實現這一要求?一些地方為貧困家庭失能人員兜底的嘗試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凡困必幫、有難必救。對于貧困家庭的失能人員,國家每個月都有一定的補助。按時足額把補助資金打在失能人員卡上,對不少地方來説既簡單又省事。但是對于不少失能家庭,需面對醫療費用居高不下,家庭債務負擔重;家庭成員為照顧失能人員,被捆住手腳,沒時間和精力發展致富;失能人員易受歧視,部分家庭缺乏奮鬥激情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很難僅靠單純的補助解決。

  能不能把失能人員供養起來,把失能人員家庭勞動力解放出來?重慶市奉節縣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兜住失能,釋放有能。全縣投入5000萬元資金,建立3個失能供養中心,整合五保、低保、社會救助、慈善捐款等資金,按1名失能人員1500元/月的標準補助供養中心,由供養中心按7比1的比例聘請專業護理人員對其照料。通過此舉,全縣供養650名失能人員,釋放勞動力1005人。

  作為三峽庫區移民大縣,奉節縣本身財政並不富裕,但願意拿出5000萬元建供養中心,無疑是算清了“小投入”換取“大收益”的經濟賬、民生賬:供養一名失能人員,每個月只需要花費1500元,而釋放一個勞動力,按外出務工算,每個月可結余兩三千元。更重要的是,失能人員由專業護理照顧後,生活品質更高,過得更有尊嚴;而家人沒有了看護負擔後,精氣神也大大提升。相比于直接發錢兜底,集中供養的方式盡管更費時費力,還額外增加了責任,但這種方式卻對貧困群眾最有利,也最可持續,折射出當地的民生情懷,責任擔當和長遠眼光。

  在財政收入偏緊的情況下,對為貧困家庭失能人員兜底等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做出科學合理的安排,讓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到實惠,是對“把錢用在刀刃上”這一要求的生動詮釋。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越是困難,越要關注民生;越是困難,越要凝心聚力迎難而上。各級政府部門在落實政策時既要不折不扣,又要敢于創新、追求實效,把不必要的開支降下來,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確保財政的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華網評: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新華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6107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