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科普接地氣 創新才有活力
2017-05-22 08:50:34 來源: 廣州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5月20日,廣州科技活動周在廣東科學中心拉開帷幕,來自穗港澳臺四地的科普秀輪番上陣,通過科學表演秀、科普劇、科學魔術等方式,讓“高大上”的科學變得“接地氣”。

  近年來,隨著創業創新的蔚然成風,許多高科技的産品陸續進入大眾生活,科學也變得離公眾越來越近。據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6.2%,雖然與日本、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比較大,但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準增長正在邁入快車道,這與越來越接地氣的各類科普活動是分不開的。

  從 “神十”航太員在太空給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同步直播“太空課”,到玉兔號月球車的官方微博成為“微博紅人”,再到科技周上有趣的科學魔術表演、果殼網等民間網站的互動社區,這些與傳統科普完全不同的科普方式,既賣萌有趣,又扎實有料,可以説是找到了科學與有趣之間的平衡點,讓人們輕松地獲得了不少科學知識。

  科技創新一直都是推動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今天,我們正在經歷新一輪的科技革命,科普與創新息息相關,如同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科普搞得好,公民科學素養提高了,創新土壤會更加扎實,會營造出更好的創新創業氛圍;而科普搞不好,沒有全民科學素養的普遍提高,沒有科學種子的播種和萌芽,也就難以建立高素質的創新大軍,也會使得科技創新乏力。

  因此,只有科普接地氣,創新才有活力。加強科普,一方面有賴于政府加強投入,建設科技館、天文館等科普場所和科普基地,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推動科技創新課程、科普活動進入中小學課堂;二是要在科普形式上與時俱進,用好各種新媒體手段,用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創新科普內容的傳播。

  目前,公眾對新興科學技術的熱情很高,但單靠政府的科普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公眾需求。要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除了政府大力推廣普及之外,還需要發動社會的力量。不少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都有一些具有科普功能的實驗室和陳列室,不妨分時段向公眾開放,滿足公眾提高科學素養的需求。在這方面,廣州的科普自由遊已經成為品牌,每月一次的科普參觀活動,每年可以滿足上萬市民參觀各類科普基地的需求。希望這樣的活動多多益善。(譚 敏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高溫天 樂漂流
    高溫天 樂漂流
    考古專家披露鄴城遺址發現的北朝舍利函詳情
    考古專家披露鄴城遺址發現的北朝舍利函詳情
    美到窒息!看完這組圖後,你的記憶體還夠用麼?
    美到窒息!看完這組圖後,你的記憶體還夠用麼?
    太行深處絕壁峽谷
    太行深處絕壁峽谷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10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