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讓憲法法律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
2020-12-04 22:05: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  題:讓憲法法律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

  新華社記者陳菲、任沁沁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之際,我們迎來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

  總結憲法實施經驗,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全面實施。12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會同中宣部、司法部召開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座談會,與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全國人大代表圍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暢所欲言。

  “我們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夯實依法治國社會基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營造良好法治環境。”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説。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宣傳領域先後制定出臺4件中央黨內法規、5部國家文化法律,以及一批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下一步還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維護社會主流價值。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關于立法工作的重要論述,加快立法節奏,提高立法品質,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在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係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截至目前,已審議通過憲法修正案,制定法律23件,修改法律71件次,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31件,正在審議的法律案14件。

  “新形勢新任務對人大的立法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必新表示,要積極推進重要領域立法,抓緊補齊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方面的法律短板,確保立法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統一編制50個中央國家機關的普法責任清單,憲法作為共同責任明確列入了普法責任清單;命名“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蘇州市憲法宣傳教育館等72個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高度重視憲法學習宣傳,始終把憲法學習宣傳作為全民普法的重點工作,推動憲法學習宣傳常態化、制度化。

  “我們將深入開展憲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網絡活動,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推動憲法精神和法治觀念落地生根,真正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司法部部長唐一軍説。

  此時此刻,教育係統第七屆憲法晨讀活動正在進行中,30多萬所學校的6000多萬名學生正在通過網絡同步參加憲法誦讀。

  教育係統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加強青少年憲法法治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以來,通過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參與憲法線上學習的人次已經接近60億,7000多萬名學生通過線上學習、考試成為“憲法小衛士”。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普法工作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

  “教育部將進一步豐富國家憲法日教育形式,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參與法治實踐、感受法治力量提供更多機會、更廣平臺。”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説。

  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不只在憲法日。

  全國人大代表朱國萍所在的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是全國首批基層立法聯繫點。五年來,該聯繫點2400余人次直接參與45部法律的意見徵集,51條建議被不同程度採納。她切身感受到,“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理念不是一句寫在文本上的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行為。

  法治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治、厲行法治,國家和社會生活才能真正實現在法治軌道上運作。

  讓憲法法律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基層社區的法治之路將越走越順,我們的社區生活將越來越美好!”朱國萍説。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趙文涵
讓憲法法律走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82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