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窨井蓋有無異常、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上海“一網統管”為城市運作提供“心跳”數據
2020-12-04 21:43:3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上海12月4日電(記者李榮)“我們已對區域內的公共物件進行全方位監控,窨井蓋等有無異常,可以第一時間預警;智慧工地管理,已可以精細到對主要工地進場工人是否戴了安全帽等細節進行辨識。”上海市奉賢區城市運作管理中心負責人朱衛芳在城運大廳對著大螢幕這樣介紹。

  上海基層的“一網統管”,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為引領,以政府管理和市民需求為導向,初步形成了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運作管理架構,為城市運作提供最真實的“心跳”數據。

  上海奉賢在全市建設行業率先推出的“智慧工地”監管平臺,整合了線上視頻監控、人員實名制管理、安全隱患資訊報送、大型機械管理、工地環境管理等7個係統,實現工程管理的精細化、參建各方的協作化、行業監管的高效化和建築産業的現代化。

  實現24小時4K高清視頻監控、智能門禁、物料監控等功能,將工地的進場人員實名制資訊、工程作業等施工現狀實時傳輸到城運中心智慧工地平臺,實現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監管。

  堅持需求導向,強化“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的實戰取向,城市運作的“場景”,已經成為上海基層“一網統管”的管理單元。

  在滬郊金山區城運中心的指揮大廳裏,工作人員點開大螢幕上一個資訊平臺,立即可見金山區境內數百個環境監測點上的實時空氣品質數據,一旦某個數據超標,係統會報警,相關部門馬上聯動處置。在奉賢區,強化城市運作安全底線,率先推出“節假日值守人員值班管理”場景,各級平臺視頻互通,互相監督,實時查看重要旅遊景點、交通樞紐的運作實況;率先探索“垃圾分類”場景建設,從社區、街鎮到垃圾集中焚燒和回收利用點,確保區內幹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處理流程中,群眾投擲、車輛運輸、集中處置三個環節“可觀可控”,街鎮考核“實時透明”。

  上海基層正在進一步加大數據和係統共建共用的力度,加快城市管理公共數據的匯集共用,實現暫態匯集、動態分析,強化場景開發的“實戰應用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載入更多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初冬時節景如畫
初冬時節景如畫
賞雪
賞雪
長春:“凍城”美景
長春:“凍城”美景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682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