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錯誤決定 令人費解——財政部回應標普下調我國主權評級
新華社記者申鋮、劉紅霞
針對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為A+,財政部有關負責人22日回應,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這是國際評級機構長期以來所持的慣性思維與基於發達國家經驗對中國經濟的誤讀,也是對中國經濟良好基本面和發展潛力的忽視。
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存疑?財政部:問題“老生常談”
在報告中,標普對中國經濟趨勢增長率抱有諸多疑慮。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標普關注的信貸增速過快、債務負擔等問題,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老生常談”。“這種看法忽視了中國金融市場融資結構的特點,忽視了中國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財富積累與物質支撐,很遺憾。”
該負責人&&,近年來,面對經濟增長比較優勢與要素稟賦的變化,中國政府着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基礎更加穩固,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形勢下,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令人費解。
從主要經濟數據來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9%,高於預期目標。今年前8個月,生産需求總體平穩,就業形勢持續向好,物價水平溫和上漲,企業利潤較快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改善。此外,今年財政收支形勢趨好,為經濟平穩增長和經濟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
“未來,隨着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戰略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中國仍將保持較強的經濟增長韌性。”該負責人説。
信貸增速過快削弱金融穩定性?財政部:應結合中國實際分析
標普此次給中國降級,主要依據是“長時間強勁信貸增長提高了中國經濟的金融風險”。
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信貸增長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及融資結構等的綜合反映,受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歷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應結合一國實際具體分析。
“長期以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國家。”該負責人&&,高儲蓄支撐了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銀行貸款一直在全社會融資中佔據主體地位,只要審慎放貸、強化監管,防控好信用風險,完全可以保持好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他同時&&,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中國貨幣增速正在逐步下降。
“未來,隨着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活力將進一步增長,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完全可以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該負責人説。
地方融資&&仍在舉債投資?財政部:不成立
標普的報告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仍在舉債支持公共投資,未來債務償還可能動用政府資源。對此,該負責人&&,標普將融資&&公司債務全部計入政府債務,從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中國已經明確界定了地方政府債務、國有企業債務的邊界。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範圍,依法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和經清理甄別認定的2014年末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該負責人説。
他&&,預算法實施以後,包括融資&&公司在內的地方國有企業舉借的債務依法不屬於政府債務,其舉借的債務由國有企業負責償還,地方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地方政府作為出資人,在出資範圍內承擔責任。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該負責人説,“我們將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確保財政持續健康運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