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從“外來戶”到“主心骨”——記河南省農業廳駐村第一書記宋偉
2017-06-24 11:36:00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鄭州6月24日電  題:從“外來戶”到“主心骨”——記河南省農業廳駐村第一書記宋偉

  新華社記者李亞楠

  40歲剛出頭的宋偉,頭髮已白了大半。

  “剛來的時候,他一頭黑發,這才一年多,人就瘦了一圈,頭髮差不多全白了,都是操心操的。”河南省滑縣北李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洪選説。

  2015年8月,宋偉主動要求從河南省農業廳遙感監測中心副主任的位置上下村扶貧,經組織安排,他到國家級貧困縣河南省滑縣任北李莊村第一書記。

  北李莊村是滑縣慈周寨鎮第一大村,1116戶,3234口人,光貧困戶就428戶,佔全村1/3還要多,脫貧攻堅任務特別重。

  然而,這臺急需開動的“列車”,車頭卻出了問題。村兩委沒有活力、死氣沉沉,村幹部明爭暗鬥,幹事創業勁頭不足。

  “好不容易召集個黨員會,讓大家説説咋脫貧,結果修路挖井的困難擺了一大堆,發展産業的事沒人提。”宋偉説。

  怎麼辦?“幫錢幫物不如幫個好支部。”作為下派的第一書記,宋偉明白只有讓村黨支部這個“主心骨”強起來,讓黨員幹部這個“主力軍”動起來,脫貧攻堅才能取得勝利。

  宋偉緊緊抓住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一重大契機,挨個到村幹部家裏走訪,看老人、拉家常,和村幹部推心置腹談心,談自己下來扶貧的想法,談黨章的規定、黨員的職責,談總書記對扶貧的牽挂等。

  “走訪後,我發現當務之急就是讓大夥相信我、認可我。”宋偉説,既然大家最關心的就是修路、打井、建廣場,我就爭取有關部門支援,新修通村主要道路1.1公里,打了機井66眼,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文化舞臺、文化廣場、村小學教學樓。

  “群眾一看,老宋還真是幹事的人!跟著幹準沒錯。村兩委班子統一了思想,消除了隔閡,經常在一起開會討論,有時候連著幾天只睡3小時,勁頭大得很,村裏工作開始步入良性軌道。”劉洪選説。

  有了幹勁,還要找對路子。脫貧攻堅離不開産業發展,在宋偉和村兩委的努力下,北李莊村建設了3個就業幫扶基地,引入了服裝廠、門簾廠和家具加工廠,蔬菜基地還有上百座蔬菜大棚連成片,為貧困戶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宋偉還對全村貧困戶一家家進行分析,分類進行幫扶:對有能力、有意願創業,但缺資金、缺技術的86戶貧困戶,為他們爭取小額貼息貸款、扶貧貸等;對有勞動能力但沒有創業意願的276戶貧困戶,介紹他們到農業園區、門簾廠、服裝廠務工;對勞動力弱家中有病人的33戶貧困戶,靠光伏發電、企業帶貧、入股分紅等資産收益增收。

  在宋偉的幫助下,貧困戶李洪標先在自己地裏建了兩座大棚,看到效益不錯,又在蔬菜基地租用了2座大棚,先種西瓜,西瓜收了之後種辣椒,一年兩茬,一個大棚一年收益1萬多元,現在他已經順利脫貧。

  在服裝廠工作的貧困戶聶秀麗説:“扶貧基地開到家門口了,每天上半天班,每月能掙2000多塊錢,掙錢顧家兩不誤,扶貧真是扶到我們心坎上了。”

  王天敬老兩口都80多歲,60多歲的大兒子因病生活不能自理,政策上能爭取的都爭取了,宋偉還覺得不夠,偶然間看到一篇關于眾籌分紅的文章,他一下有了主意,從省派第一書記扶貧專項資金中拿出15萬元分別給15戶像王天敬這樣的貧困戶,讓他們入股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合同,每年分紅。2016年年底,王天敬拿到分紅,他高興地説:“宋書記讓俺成了股東!”

  通過近兩年的努力,北李莊村貧困發生率降到1.63%,達到國家脫貧標準。宋偉説,相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村黨支部、黨員、群眾也都有了大變化。“即便我卸任北李莊村第一書記,我們村還會一如既往地往前發展。”

  從“外來戶”到“主心骨”,宋偉收獲了北李莊村民的信任,貧困戶專門給他繡了鞋墊。“穿上它心裏暖、站得穩,感覺特別踏實、特別舒服。我是從農村出來的,雖説離開農村20多年了,但現在感覺比小時候跟農民更親了、更近了。”宋偉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瓊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山東煙臺:“準海員”登輪體驗
    山東煙臺:“準海員”登輪體驗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漲
    黃河壺口瀑布水量大漲
    江蘇盱眙方形西瓜上市
    江蘇盱眙方形西瓜上市
    隴中梯田美如畫
    隴中梯田美如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171121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