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社區小診所 如何拓出大産業?
2017-06-22 15:51:46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瀋陽6月22日電(記者 王炳坤)每天花1元錢,就會有家庭醫生與你簽約一年,這樣的服務你認可嗎?

  面對制造業過剩、服務業崛起,東北企業如何抓住市場機會?

  從低價、便捷的健康管家起步,誕生于遼寧瀋陽的藍卡健康集團近年在連續破解居民醫療“痛點”中快速成長。

  遼寧鞍山、河北山海關、天津濱海新區……過去一年,隨著藍卡集團在多地基層醫療服務中攻城略地,越來越多地方的衛生部門紛紛前來參觀學習,並尋求合作。

  這一成績是從小服務起步的。藍卡健康集團董事長于浩波介紹,2010年前後,曾當過醫院管理人員的他注意到居民醫療的種種不便,社區衛生中心從業者水準不高,設備落後,居民們信不過;結果大病小病都涌入大醫院,既讓病患痛苦不堪,也讓三甲醫院愈發擁擠。

  如何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放心的醫療,于浩波想到了國外通行的家庭醫生模式。2012年,他在自己的養老住宅小區建起第一個藍卡診所,試水簽約家庭醫生,構建人人能享的健康管家服務。“如今我們已在國內20多個省市設立了超過200家診所,讓數百萬居民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于浩波説。

  線上上,藍卡集團開發出手機APP“藍卡網”,打造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和醫患即時互動的平臺,並以此為基礎開發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慢病分治、三甲醫院與基層診所上下聯動的診療機制。近年來,隨著全國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藍卡模式”因與改革方向高度契合而價值凸顯。

  從瀋陽一家三甲醫院退休的主任醫師曲甦蔓一年前加盟藍卡,成為社區診所的專職醫生。接診之余,她是300名藍卡會員的家庭醫生。在微信群裏發布健康提示、及時回答會員提問,平時對重點會員登門檢查,隨時更新會員健康檔案。曲甦蔓説,與大醫院“排隊等半天,看病幾分鐘”相比,家庭醫生模式做到了醫患之間的充分溝通,保持了服務的連續性,效果往往更好。

  最近,注冊“藍卡網”的兼職家庭醫生不斷增多。藍卡集團企劃總監梁鶴説,不少基層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較為空閒,借助國家出臺的醫生多點執業政策,“藍卡網”讓基層醫生在工作之余得以服務更多居民。

  與國內上百家大型醫院合作,為患大病的居民提供轉診通道。梁鶴表示,經家庭醫生初步診斷後再轉診,患者一入院就能找到對症的科室和醫生,避免了誤診、重復檢查和重新排隊,治療變得更便捷、精準和高效,也避免了大醫院在治小病上耗費太多精力。

  走進瀋陽市沈河區凱旋社區的日間照料站,這裏開辟一處“藍卡醫務室”,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光顧。83歲居民池秀珍説,這讓他們居家養老更加放心了。

  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基礎上,“藍卡模式”正在與其他産業嫁接,催生出更大價值。目前已有眾多養老機構打算在養老領域中引入這種新型的健康管理服務。于浩波説,可以想像,立足解決人們醫療健康“痛點”,憑借掌握的客戶流量資源,有望開拓出一個新的商業生態係統。

  從開設社區診所的小生意,到不斷開拓出新市場,于浩波認為,堅持和跨界成就了企業的今天。“瞄準社會痛點,從小事做起,再一步步創新發展模式並不斷迭代,相信東北企業還能發掘更多的服務業商機。”他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熱巴皇后”澤吉:拿得動鼓就會一直跳下去
    “熱巴皇后”澤吉:拿得動鼓就會一直跳下去
    蜀南竹海夏日風光美
    蜀南竹海夏日風光美
    河北圍場金蓮花採摘忙
    河北圍場金蓮花採摘忙
    探訪波蘭“海之眼”湖
    探訪波蘭“海之眼”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19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