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幫更多農民轉向高端供給
2017-08-09 08:31:53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能不能抱上現代農業這個“聚寶盆”,要看能否生産出優質高效的農産品,並對接好市場需求

  “我不信中國農民賺不到錢!”這話説得硬氣。説這話的老譚,是重慶市開州區臨江鎮青陽村的村民。老譚的名字叫譚懷生,沒多少人知道,可是他種的“譚秋桃”知名度就高多了。一般的桃子一斤只賣幾塊錢,他的桃子一斤能賣十幾塊,訂晚了還買不到。同樣種桃,老譚為啥和別人不一樣?

  別看60多歲了,老譚一點不落伍,講起自己的供給側“土理論”頭頭是道:我種的是山東引進來的金秋紅晚熟桃,中秋節和國慶節期間供應,人家下架我上市,在重慶算是第一例,這就有了大商機。

  老譚走的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精品果園路線,産品瞄準的是中高端市場。幾年前,老譚做出一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壯舉”——封存銷毀4萬斤蜜桃。原因就一個:品質沒過關。“品質、品相、品牌咱都有,一點兒不愁賣,一年純收入幾十萬不成問題。”站在自家的50畝桃園裏,笑瞇瞇的老譚話裏透著底氣和豪氣。

  重慶山地面積超過七成,種植果樹的農戶很多,只是像老譚這麼賺錢的還不算特別多。前些年,漫山遍野的柑橘爛在樹上沒人要,村民只好含淚外出打工,這樣的事情沒少發生。地裏能不能刨出金子?靠種地脫貧致富行不行?一時間,困惑重重,疑慮多多。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增加高端供給,正是老譚們堅持自己方向的底氣。

  不過,市場不相信眼淚只相信眼光,不承認苦勞只承認功勞。能不能抱上現代農業這個“聚寶盆”,要看能否生産出優質高效的農産品,並對接好市場需求。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前瞻性的眼光。農戶要想賺到錢,不僅要有市場意識,種適銷對路的農産品,生産附加值高的農産品,還應結合供給側實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以獨特的産品價值來增加用戶黏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創造市場需求。産品賣不出去,更換品種;品質口感不行,提升檔次;上市時間集中,反季競爭;農藥殘留太多,綠色生産。從吃飽到吃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健康,從“大路貨”轉向“俏銷貨”,才能嘗到優質優價的甜頭,讓自己的腰包越來越鼓。當然,農産品轉方式調結構,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同時以品質説話,不能按兵不動,也不宜一哄而上盲目亂動,否則可能重新走回豐收不增收的老路。

  讓農民賺到錢,各級黨委政府更要加把力,發揮導向作用,做細做實服務。圍繞特色農産品這一資源稟賦,精準施策:提升産業化水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深加工業,拉長特色産業鏈,放大政策效果。農業基礎設施缺不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不多?技術培訓跟不跟得上?物流暢通不暢通?電商平臺方便不方便?社會化服務夠不夠?帶動農民增收的機制有沒有?解決好諸如此類的問題,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農民才能安心種地,省心賺錢。

  強農惠農富農,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廣袤田野裏深化,一定會有更多的農民通過種地賺到更多的錢,有更多的獲得感。(作者:王斌來 人民日報重慶分社記者)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相關新聞
  • 農民進城落戶期待加速
    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2016》顯示,2014年到2016年年底,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累計分別提高了5.5個和3.62個百分點,分別達到57.35%和41.2%。
    2017-07-28 08:50:17
  • 涵養好“農民創客”這汪田間活水
    食為人天,農為正本。在我國發展版圖上,農業、農村、農民是大頭,“三農”發展得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一個巨大群體的基本生存,更關係到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關係到各項事業的振興與發展。
    2017-07-14 08:26:22
  • 尊重農民工進城與返鄉的選擇權
    農民工既可以進城又可以返鄉,這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之福,也是中國城市化發展可以保持長期穩定的秘訣。
    2017-07-13 08:30:36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探訪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
    探訪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
    炫彩嘉年華
    炫彩嘉年華
    新疆荒漠戈壁中壯觀的雅丹地貌
    新疆荒漠戈壁中壯觀的雅丹地貌
    九年前的今天 北京與世界“心連心”
    九年前的今天 北京與世界“心連心”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14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