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躺在丹陛橋上“治病”也是種“病”
2017-07-03 08:19:18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不知道,在丹陛橋上躺著“治病”的是何許人,究竟得了什麼病,但我們至少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在公共景點、歷史文物上躺著治病,也是一種“病”。這種病的名字就叫“不文明”。

  丹陛橋是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的一條長360米、寬30米的大道,因其下有兩孔涵洞所以稱橋。有人説它是北京城歷史上第一座“立交橋”。 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年間,永樂皇帝一定想不到,有朝一日這個神聖的地方會成為療病之所。

  據媒體報道,丹陛橋早已變成一些人的“理療床”。一到夏天,許多人就會躺在橋上,有人説能治腿痛,比針灸還有效,還有人説女性俯臥能治婦科病。

  我覺得首先還是要感謝一下時代。 丹陛橋上有三條道,正中一條叫“神道”,東側一條叫“禦道”,西側一條叫“王道”。以往祭天時,皇帝走“禦道”,王公貴族走“王道”,中間的“神道”是天帝專用,貴如天子都走不得。而我發現,“治病”的人躺的地方正是“神道”。 古時丹陛橋平民百姓連走都走不得,而今不僅能走,還能坐能臥了,豈能不感謝時代?

  然而,即便這個時代足夠包容,但是看到照片上人們橫七豎八地躺在公園路中央,仍不免讓人心生不快。這些人顯然是沒把天壇當公園,而是當成了自家的“桑拿房”。“躺姿”可謂是千姿百態——脫鞋者有之、光膀者有之。的確,躺那兒倒也礙不著誰。公園管理人員也只能勸阻,而沒有理由制止。

  從一個角度講,昔日的皇帝和今天的治病者對天壇的使用是同一性質——迷信。皇帝以為每年祭兩回天,就能五谷豐登、天下太平了。今人以為到石頭上躺一躺,就能包治百病、平安康泰了。兩者都有“寧可信其有”的自欺欺人心理。

  盡管不知道,在丹陛橋上躺著“治病”的是何許人,究竟得了什麼病,但我們至少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在公共景點、歷史文物上躺著治病,也是一種“病”。這種病的名字就叫“不文明”。

  前段時間有個在動物園“薅駱駝毛”的老人,雖然動物園方面澄清並不會對處在脫毛期的駱駝産生不良影響,但是她的舉動仍引起了公眾的反感。原因也在于這種行為缺乏公共意識,認為公家的光不蹭白不蹭。

  此前還有著名的老人擼天壇的廁紙,後來隨著天壇公廁硬體升級,廁紙沒法擼了,而在丹陛橋上躺著治病的人又多了起來。有些時候,有些怪現象,總是讓人啼笑皆非,而我們的社會越來越文明,無疑也有賴于這些零碎社會工程的改進。(西坡)

+1
【糾錯】 責任編輯: 年巍
相關新聞
  • 呵護斑馬線上的文明
    行人過馬路,機動車不減速、不停車、按喇叭催促,怎麼安然通過?人行道亮紅燈,機動車正常行駛,路人扎堆穿行、人車混行,如何保障安全?以古羅馬龐貝城的“跳石”為雛形,上世紀50年代出現在英國的斑馬線,已經成為現代城市的標誌性景觀。
    2017-06-21 08:29:20
  • 西湖水清不為泳,文明市民有擔當
    白衣老伯伯的挺身而出、有理有據的敢言,小扣而大鳴,不僅辨明瞭是非,教育了旁人,更是喚醒了公眾社會的公德心和正義感,增強了社會的公共意識。
    2017-05-19 08:37:39
  • [及時點]做文明公民,不妨從遵守共用單車規則開始
    大學通過曝光學生不文明使用共用單車行為,來達到規范用車和文明用車目的,其意圖可以理解。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合理規劃,在教學樓、宿舍、食堂、圖書館等人群密集處多設置一些停放點。
    2017-04-14 15:36:4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高溫戲水享清涼
    高溫戲水享清涼
    兒童主題彩繪地鐵列車亮相合肥
    兒童主題彩繪地鐵列車亮相合肥
    加拿大:絢麗煙火慶國慶
    加拿大:絢麗煙火慶國慶
    長沙橘子洲景區遭洪水“穿洲”
    長沙橘子洲景區遭洪水“穿洲”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11111212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