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波帶”、夜間警示燈斑馬線、便攜式鳴笛抓拍儀、智慧服務大廳……
智慧交管,讓百姓出行更通暢
紅谷灘區道路寬廣交通暢通。
“綠波帶”、夜間警示燈、便攜式鳴笛抓拍儀、智慧服務大廳……近年來,紅谷灘區主動順應人民群眾期待,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科技強警,全面提升交管綜合水平,用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打造有品質的城市交通新生活。
調控升級 暢享品質出行
“現在是紅燈,請您退回等候區……”在紅谷灘區各大十字路口,“會説話”的慢性交通闖紅燈預警系統一直在線,引導着行人和非機動車有序文明過馬路。
這是“智慧交管”在紅谷灘區運用的生動例子之一。近年來,紅谷灘區不斷探索智慧交管建設為市民帶來一個安全、暢通、高效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
開車上路,在一個路口遇到的是綠燈,只要按照一定時速前進,前方將一路綠燈,暢行無阻,“綠波帶”就是這樣在紅谷灘區讓市民出行不斷實現“再快一分鐘”。
今年上半年,贛江南大道增設“綠波”通行道路,根據路口車流量劃分兩段“綠波帶”,第一段為嶺口路至前湖大道,設計時速為50公里;第二段為嶺北一路至臥龍路,設計時速為57公里,從上午9時到下午5時實行雙向“綠波”控制。在非交通早晚高峰時段行駛在此道路上的車輛,可以享受“一路綠燈”暢行無阻的交通體驗。
“過去的單機信號燈功能比較單一,全天只能運行一個方案,無法滿足路口不同時段的交通流量變化。現在有了智慧交管系統,設置的‘綠波帶’就可以根據道路實際情況對信號燈進行精細化調整,進一步提升道路交通環境,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紅谷灘交警大隊大隊長萬訓堅説。
智慧大廳 提升服務水平
“現在換領駕駛證只要10分鐘,比以前方便太多了。”説起近年來生活的變化,有着多年駕齡的劉明軍深有感觸,“以前換領駕駛證要先去照相館拍照,再去體檢,最後再到交警隊辦理申請,碰上人多的時候,光排隊都要耗上半天,現在在智慧交管服務大廳辦理業務,簡單又快捷。”
8月23日,記者來到了位於南昌市民中心的紅谷灘交警大隊智慧交管服務大廳,大廳內設有諮詢導辦區、自助服務區、窗口辦理區及休息等候區,導服員根據市民辦理業務的種類進行分流,一切井然有序。“本來以為辦事最少要一個小時,沒想到20多分鐘就把事情辦好了。”剛辦理完業務的市民林麗筱高興地説。
民之所望,動力所向。近年來,紅谷灘交警大隊始終圍繞“一窗辦、一次辦、自助辦、網上辦、預約辦”工作目標,進行服務大廳軟硬體改造,打造智慧交管服務大廳,對窗口職能進行全面整合歸併,變原來“單一職能窗口”為現在的“全職能窗口”,實現所有業務一人一崗一窗辦結。
創新舉措 保障交通安全
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夜間照明能力,給市民夜間出行營造安全、明亮的道路環境,紅谷灘區在全省首創推出夜間“警示燈”斑馬線,“護衛”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當夜幕降臨後,只要踏上斑馬線,腳下的“反光道釘”就會投射出一道道閃亮的紅光,用於提醒駕駛員行駛至斑馬線前要減速慢行、禮讓行人。
8月23日21時許,記者在紅谷灘區鳳凰中大道一斑馬線處看到,靠近斑馬線的分道線猶如一條條閃光的黃色彩帶,在夜色中十分顯眼,緊挨着斑馬線處的停止線也安裝了一排會閃光的燈。
“有了這些小燈,幾百米外就可以看見,這樣夜晚開車更安全了!”市民陳國華坦言。
據了解,紅谷灘區分別在紅谷中大道、鳳凰中大道等轄區主次幹道有斑馬線的路段、17處事故多發路段均安裝了反光道釘,有效提高了駕駛員夜間行經斑馬線的視覺效果,極大地消除了道路交通事故隱患。除了設置“警示燈”斑馬線,南昌交警還創新舉措,推出了“掃盲神器”“階梯式”停止線等,讓市民出行更安全。
科技賦能 助推城市文明
為切實控制交通噪音污染,改善紅谷灘交通環境,紅谷灘交警大隊在交通繁忙、人流多的路段重點對亂鳴喇叭行為予以整治,發現一宗、查處一宗。整治過程中,紅谷灘交警大隊在前期部署固定式違法鳴笛抓拍設備的同時,還配備了便攜式鳴笛抓拍設備,該設備能根據交通管理工作需求進行機動調整部署,對亂鳴喇叭違法行為進行輔助取證和分析研判。
“便攜式鳴笛抓拍儀是通過聲學探頭定位鳴笛聲音來源,對車輛行駛中産生的其他噪音精準識別並過濾來採集車輛鳴笛違法行為。”紅谷灘交警大隊副大隊長洪源介紹説,機動車違法鳴笛抓拍系統自正式運行以來,機動車鳴笛現象明顯好轉。
便攜式鳴笛抓拍儀讓駕駛者不敢亂鳴喇叭,“科技型小喇叭”播報提示音系統則吹響了“大文明”。
“南昌交警溫馨提醒:騎行電動自行車請戴好頭盔,不逆行,不走機動車道……”時下,交通安全“小喇叭”播報的提示音,在紅谷灘區各個路口響起。
“科技型小喇叭”播報提示音系統主要在紅谷灘區內各大路段、流量高峰期進行精準的交通安全語音循環播放,不斷提醒非機動車禮讓行人文明出行、騎電動自行車按規定佩戴頭盔等文明交通行為。
“科技手段導入交通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解放了警力、提升了文明度。”洪源説,今年以來,紅谷灘交警大隊積極響應國家科技強警號召,在對現有設備特性進行深入挖掘、研究的基礎上,借助科技賦能,利用各路口人行紅綠燈處語音提示柱、盲人鐘等交通安全設施,植入語音提醒裝置,勸導市民文明出行。(記者 黃歡 胡彥思/文 喻雲亮/圖)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