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三峽庫區人才交流峰會現場。特約攝影 冉孟軍/視覺重慶
“長江中上游地區要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川渝地區需着力構建基於健康和氣候綜合效應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體系”“切實解決生態價值實現産品‘度量難、交易難、變現難’問題”。
5月14至15日,重慶首屆三峽人才節在萬州區舉行。在此次人才節的重要活動,三峽庫區人才交流大會上,與會專家就三峽庫區如何走好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給出了建議,這些建議都同時指向“人才”二字。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萬州區相關負責人稱,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區,三峽庫區發展狀況關乎長江流域保護全局,同時渝東北11個區縣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東向開放門戶,“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
連日來,一場關於“重慶三峽庫區綠色發展與人才隊伍建設”的盛會在平湖萬州隆重舉行。
拓寬“産業引才”路徑
“舉辦三峽人才節,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歐洲科學院院士、三峽人工智能學院名譽院長王鈞“築巢”萬州多年,現在是三峽人工智能學院名譽院長。在人才交流大會上,他&&要大力推介三峽、推介萬州、推介重慶三峽學院,精準招引頂尖創新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來萬州工作。
在萬州,像王鈞這樣的高層次人才還有很多。中國工程院院士毛二可、趙春江、李德發、印遇龍,中國農大教授李保明,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所長陳善春等高層次人才紛紛向萬州集聚。
近年來,萬州圍繞努力打造全市一流、區域領先的重要人才薈萃地,針對“塔尖”“塔基”人才分類制定《“平湖英才”計劃實施辦法》《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優惠政策暫行辦法》等引才優惠政策,開展“百名博士薈萬州、千名碩士進萬州、萬名英才興萬州”人才招引活動,大力引進“兩院”院士、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頂尖人才、全國技術能手等,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據統計,萬州先後赴北京、上海等地引進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急需緊缺人才1523人,累計認定五批“平湖英才”212名,促成36個校(院)地企合作項目,推動了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此外,同處渝東北片區的開州區通過産業提檔升級助力企業引進人才,5年來累計引入各類專業技術、企業管理人才1000余名;忠縣先後推出“高層次人才來忠創業若干優惠政策”“忠縣工業創新人才激勵九條”等舉措吸引人才。
在重慶首屆三峽人才節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孫世剛和王鈞受聘為萬州區産業發展顧問;萬州區博士聯盟工業服務團、農業服務團、教育服務團、衞生服務團、文化旅游服務團授牌;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11個區縣政府簽署了人才工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截至目前,渝東北三峽庫區共設立15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累計招收博士後36名;2022年引進人才4067人,同比增長103%。
市人力社保局負責人&&,重慶將全力拓寬“産業引才”路徑,建立高端人才引進協同發展機制,編制急需緊缺高端人才目錄,聯合舉辦高端人才招聘會、推介會等,促進渝東北片區高端人才引進政策協調、制度銜接、服務貫通。
放大“合作育才”效應
5月14日,來自渝東北各區縣不同行業的11名優秀青年人才,參加了渝東北“青年人才薈·創新論壇”,紛紛就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等熱點、難點問題交流發言,為渝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共青團重慶市委副書記張珂稱,培養青年人才就是奠基未來,用好青年人才就是創造未來,“要不斷優化青年人才發展‘軟環境‘,用心用情服務、培育人才。”
近年來,萬州區先後&&區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推薦管理暫行辦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家庫組建工作方案、博士“直通車”科研項目實施細則等;&&博士聯盟運行方案、區級創新創業示範團隊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區級專家服務團服務基層實施方案;實施萬名鄉村人才素質提升計劃,開展創新創業示範團隊培育計劃,助力人才成長成才,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作用。
目前萬州區已推動建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基地53個、孵化&&18個,深耕創新創業沃土,培育各類優秀人才,形成了人才“磁石效應”。截至目前,全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68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2家、市級科技型企業776家。金龍銅管成功研發國內首款超長高鐵貫通地線,江東機械、大全泰來自主研發成果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5月14日,三峽人才節大型招聘會上,101家企業提供了2800余個職位,半天時間就有1668名求職者與企業達成求職意向,合作育才效果顯現。
市人力社保局負相關負責人稱,渝東北片區建有高技能人才基地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23個、技工院校7所,培養技能人才120萬人,專技人才達到40.7萬人。他&&,要全面放大“合作育才”效應,支持萬州建設區域性“公共實訓中心”、組建“萬達開雲”技工教育集團,支持渝東北片區打造“人力資源高質量供給區”,讓各類人才各盡其才、各展所能。
打造“生態留才”體系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腫瘤早期診治中心主任印明柱在腫瘤早診技術、抗腫瘤創新藥物和伴隨診斷技術等研發方面有所建樹,也是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引進的首位國家級人才。
現在,印明柱正負責打造腫瘤早診中心、臨床病理中心及臨床研究中心。他説,選擇萬州,就是看中了這裡的環境和條件十分適合研究工作,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科技創新的實力。
“引才、育才,關鍵在‘留’上動腦筋。”萬州區相關負責人稱,萬州瞄準人才引進“後半篇”文章,常態化設立1000萬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和2000余萬元的科技創新資金;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優化制定人才服務卡68項服務事項;&&“為科技工作者辦實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貢獻”20條清單,不斷在集聚人才、激勵人才、服務人才上下功夫,讓人才真正“紮下根”。
同時,萬州區還&&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30條,組建區種子基金、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支持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設立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一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讓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奉節縣也推出“夔州英才集聚”政策,持續培育壯大“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群體,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發展&&。去年,奉節縣還成為重慶唯一入選全國首批47個創新型縣的區縣。
“全心打造‘生態留才’體系,建設人才公共服務先行區。”萬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稱,此次人才節取得了預期效果,在人才協同發展上開闢了新賽道,搭建了新&&,建立了與對口支援省市人才交流的新機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11個區縣間的人才工作合作必將更加緊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