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群眾“憂居”變“優居” 商圈擴容又提質

  電測村片區老照片。(重慶觀音橋商圈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供圖)

  5月15日,江北區電測村棚改項目受益者謝金華(右)和老伴在鴻恩新天地的新家看電視。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謝金華是原測試儀器廠的退休職工,雖然搬進江北鴻恩新天地的新家已有3個月,她仍然時不時翻看手機中的老照片,回憶在電測村居住的時光。

  電測村位於觀音橋商圈北端,小苑與新壹街之間。之所以叫電測村,是因為這裡有無線電三廠、測試儀器廠的職工宿舍。上世紀70年代,重慶第一台紅岩牌電子管黑白電視機就是在電測村無線電三廠誕生的。但由於樓齡不斷老化,無線電三廠、測試儀器廠破産,片區缺乏管理,職工宿舍逐漸淪為棚戶區。

  2016年,江北區啟動電測村項目棚戶區改造工作。今年1月,電測村建北地塊舊房實施爆破拆除。這不僅意味着當地數千居民告別了破舊不堪的居住環境,也預示着觀音橋商圈開啟新一輪擴容升級,將迎來更多國際消費載體落地。

  告別棚戶區,群眾開啟新生活

  70多歲的楊通渲是電測村片區棚戶區改造的受益者。今年2月,她搬進了鴻恩新天地的新房。

  “沒想到有生之年能夠住進新家,我感到幸福感滿滿。”楊通渲回憶説,電測村片區的房屋多建於上世紀70至80年代,居住環境差、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問題長期困擾着居民。原來的房子一遇下雨就漏水,房間裏常有老鼠出沒,到最近的菜市場也要30分鐘。

  自從搬進了新家,楊通渲不僅覺得新房子寬敞明亮,出門也非常方便——走兩分鐘就能到軌道站點,坐軌道交通到觀音橋商圈只有兩個站,車程5分鐘。

  和楊通渲一樣,謝金華也對現在的居住條件感到滿意。

  “我原先的房子70平方米,現在新房子有88平方米。房子多了十幾個平方米不説,小區環境也很好,站在臥室就能看到中庭綠化,離北濱路也很近。”謝金華告訴記者:“終於住上有電梯、有車庫的高樓了,這是我70歲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從電測村棚改中受益的不僅是楊通渲、謝金華。在電測村片區房屋被鑒定為危房後,江北區實施棚戶區改造,共對3881戶居民啟動了徵收工作。數百戶困難群眾實現了從“憂居”到“優居”的轉變,開啟了多姿多彩的新生活。

  推行“預徵收”,棚改跑出“加速度”

  電測村棚改項目涉及渝北商場、機電集團等14個地塊,土地面積達373.85畝,徵收難度很大。

  不過,電測村棚改項目的推進速度,卻出奇地快。比如,電測村8號地塊,6天時間就實現100%簽約並交房。

  江北區是如何在電測村棚改項目中跑出征收“加速度”的?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重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後,江北區率先在全市範圍內嘗試採用《細則》中的“預徵收”方式,從以前先下徵收決定再簽附生效條件補償協議,改為先簽協議、達到生效比例後政府才下徵收決定,從而使得徵收項目的效能顯著提升,周期大幅縮短。

  與此同時,針對電測村片區群眾存在的民生難點、痛點等問題,江北區提供類型豐富的安置房點供居民選擇,並為安置房配備了專業物業管理公司。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工作人員還想方設法幫助被徵收人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逐步打消了被徵收人的顧慮。

  城市更新,電測村將成高品質步行街

  電測村棚改不僅改變了居民的居住條件,也通過新舊轉換實現城市更新,為江北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前不久,位於觀音橋商圈的中環萬象城舉行開工儀式。萬象城項目的建設地址,就位於電測村片區。

  “萬象城建成後,將從産業聚集、文化藝術、高端消費等多個方面助力觀音橋商圈邁向國際化、品質化、高端化,帶動觀音橋商圈單體購物中心從十億級向百億級高端商業綜合體跨越,助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首選區建設。”觀音橋商圈相關負責人説。

  棚改給觀音橋帶來的驚喜不限於此。“電測村片區原來的土地利用率低,通過棚改,可實現土地資源的再利用。”江北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到2025年,觀音橋商圈核心區面積將由現在的1.5平方公里拓展到3平方公里,擴容兩倍,電測村片區將成為觀音橋商圈擴容的主陣地。

  “截至目前,通過電測村棚改地塊出讓,我們已引入香港置地、華潤、中海等企業。未來,電測村片區不僅將建成集知名大牌、藝術人文、空間美感等於一體的重慶高端生活體驗中心,還將創建電測村高品質步行街品牌。”觀音橋商圈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甜説,電測村高端生活體驗中心和小苑數字文化體驗中心基本建成後,觀音橋商圈西拓格局將基本成型,更多新興業態、特色消費場景將在此匯集。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17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