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印製二廠老廠區變身記

  改造前的印製二廠。(受訪單位供圖)

  5月11日,渝中區二廠文創公園,獨具特色的建築空間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編者按

  住有所居,是民之所願。棚戶區改造,是民之所盼。

  “十四五”以來,重慶紮實推進以棚戶區改造為重點的舊城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3.55萬戶、41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12.4萬人。預計2023至2025年,全市還將推進8.3萬戶棚戶區改造。

  重慶城市棚戶區改造,給城市發展和市民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即日起,本報推出“老城區的新變化——關注重慶城市棚戶區改造”系列報道,挖掘城市棚戶區改造中的故事,展示居民身邊的“小確幸”。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位於渝中區鵝嶺正街的“二廠文創園區”,每天迎來超過6萬人次的游客,成為網紅打卡景點。

  游客們知道二廠,或許因為它是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取景地;或是來自社交媒體上一張張充滿賽博朋克味的“大片”。但許多人不知道,如今火熱的二廠,曾經是一棟棟荒廢的老廠房。

  作為重慶百年變革的見證者,二廠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過輝煌、也品嘗過落寞。正是因為城市棚改項目,讓二廠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曾經的工業痕跡在涅槃後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呈現在世人眼前。

  廠房,從輝煌到廢棄

  在渝中半島的鵝嶺山頂,有一片磚紅色的老廠房,鑲嵌燈帶的青石階、斑駁的外墻、掉漆的扶手、生銹的鐵門……時尚元素和舊時韻味在老廠房間交匯、相融,這裡就是二廠。

  老廠房門口一塊銹跡斑駁的牌子上,鐫刻着的“民國中央銀行印鈔廠舊址”幾個字,字跡有些許泛黃,仿佛在向外界訴説着這裡曾經的輝煌。

  二廠的前身是民國中央銀行印鈔廠,之後更名為重慶印製二廠。作為西南彩印巨頭,印製二廠肩負印製各種有價證券的重任:從1950年至1970年,重慶人生活中使用的糧票、肉票、代金券,包括各種稅票、郵票以及政府文件。

  直到今天,很多老一輩重慶人都還記得,那時候在市場上可見的凡是帶色兒的紙片,幾乎都出自二廠。印製二廠的輝煌始終貯藏在他們的記憶中。

  當時的印製二廠代表了國內印刷行業的最高水平,憑藉自身的雄厚實力、高超的印製技術,贏得了印刷業“西南王”的稱號,成為一張遠近聞名的城市名片。

  隨後,二廠從繁榮走向沒落,曾經轟鳴的機器漸漸停歇,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2012年,二廠實施環保關閉,正式終止在鵝嶺的印製業務,並進行了搬遷。隨着時間流逝,廢棄的廠房、雜草叢生的廠區,成了一塊城市的傷疤。

  二廠旁邊的南坡片區,還有一片危舊住房,住着百餘戶居民。房屋基本為磚混或磚木結構,加之居民違章搭建較多,導致消防和結構安全隱患非常大。此外,房屋因建在半山區域,局部也存在地質災害。由於基礎配套不足、環境條件落後、安全隱患多,居民們對該片區改造的意願強烈。

  一頭連着民生福祉,一頭連着城市發展,改造迫在眉睫。

  更新,從傳統到潮流

  2015年,印製二廠的命運迎來轉機。

  為激活老舊廠房的文化價值,延續城市文脈,政府鼓勵將閒置廠房、倉庫等改造為雙創基地和眾創空間。有着80多年歷史的二廠,開始醞釀一場蝶變。

  當時,由社會公司先後投資近9000萬元對這一工業遺産進行保護性開發,希望能打造成為以創新體驗商業為載體的複合型文、商、旅、城産業項目。

  “在開發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沒有大刀闊斧地拆建,反而將‘廢’的感覺保留下來。”二廠文創公園負責人王飛介紹,對於老廠區的舊址改造,是在繼承其歷史文化底蘊的同時,為其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王飛説,項目盡最大可能保留了二廠老廠房的外觀,通過再現、挖掘老廠房的核心文化符號,帶給消費者別具一格的藝術文化氛圍和市場想象空間。比如,原先那些厚重的磚墻、林立的管道、斑駁的地面被保留下來,使整個空間充滿了工業文明時代的滄桑韻味。這在視覺上給人以強烈的對比感,現代與古老、蕭條與繁華、沉重與清新……各種看似矛盾的元素,卻有機地融為一體。

  項目經過兩年的改造,2017年6月,變身文創園的印製二廠正式對外開放。

  80多年前,這裡是機器轟鳴、工人繁忙的印製廠房;80多年後,這裡成為青年集聚、創意碰撞的潮流街區。如今,園區內每天人流如織,入駐、孵化的特色文創商業品牌近百個,涵蓋了休閒旅游、生活美學、創新餐飲及手工、藝文空間等多種業態,運營近六年總産值約5億元。

  二廠也因此被評為中國十大舊城更新案例之一。

  美好,還在鵝嶺延續

  同樣是在2015年,緊鄰二廠的南坡片區也啟動徵收,徵收面積約1.18萬平方米,徵收戶數151戶。曾經的老舊危房區,也走上了它的蛻變之路。

  經過前期徵收、籌備、招標等一系列工作,2020年,重慶康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接手該片區的改造工作。

  “改造方案前後經歷了10多個版本。”重慶康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副經理李曉路介紹,經過與設計院、相關部門的多次商討,最終方案是在遵循原有場地肌理,保留街巷布局的前提下,形成10棟小體量獨棟建築,結合原場地上下兩條街市的布局方式,形成依山就勢的建築布局,後期將引入高端酒店、長住公寓等商業業態。

  李曉路&&,南坡片區改造後,將與旁邊的二廠形成資源互補優勢,進一步升級完善片區的功能業態,帶動區域産業升級,吸引更多的消費群體,提升區域經濟價值。

  比如,在南坡片區可以彌補二廠無高端餐飲、交通短板、辦公功能短板等,南坡地塊也可以借助二廠的人流進行人群導入,吸引更多人進入項目內部。

  “今年三季度,南坡片區的改造將正式動工,爭取在明年下半年完工。”李曉路説,屆時希望兩個地塊共同形成新的泛文化商業圈,在提升片區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的同時,吸引更多游客。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