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中新金融峰會“深化金融互聯互通·助力陸海新通道建設”論壇舉行。記者 羅斌 攝/視覺重慶
4月21日,第五屆中新金融峰會的子活動之一“深化金融互聯互通·助力陸海新通道建設”論壇舉行。多位國內外嘉賓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圍繞金融互聯互通和陸海新通道建設兩個話題展開討論。有專家建議,重慶應發揮“以點帶面”作用,促進中國和東盟的金融互通。
中國東盟本幣互換規模由1800億元增至8000億元人民幣
“總體而言,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金融互聯互通必需的基礎設施已經初步搭建完成。”論壇上,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王輝耀介紹,在2009—2021年,中國東盟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由1800億元人民幣增至8000億元人民幣,可以説成果豐碩。
但他也&&,在目前的基礎上,中國與東盟想要實現更深入互聯互通,還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東盟本身就是一個複雜多元的市場、標準不統一。
如何加速中國與東盟的金融互聯互通?他認為,RCEP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中國與東盟都應該利用好這個機遇,在金融標準的制定和認證、數據共享和流動方面開展更多的合作。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經濟部負責人程章斌則&&,在深化中國與東盟金融互聯互通方面,重慶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昨天峰會開幕式上,我對一個詞印象很深,那就是‘以點帶面’。”程章斌説,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的金融中心,重慶也是中國西部地區的金融中心,這兩個地區就是點。借助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與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推動中國與東盟&&更緊密,實現由點到面的變化。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也有類似看法。他説,重慶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運營中心,可以借助這個項目,探索一些金融互聯互通的辦法,通過“單點”突破,再逐步推進,最後在全國鋪開。
“讓銀行在國際陸海新通道貿易交易中提供更大支持”
針對陸海新通道建設,嘉賓們的觀點比較一致:要用好金融産品和服務,以此賦能陸海新通道建設。
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學軍認為,不動産信託基金近年來發展迅速,可以帶動更多的基建投資。未來,各方應該結合中新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市場的特點,讓其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比如,可以推動中新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産品互認,把新加坡的海外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投資人吸引到國內,再對接到陸海新通道基礎設施的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産品上,為陸海新通道建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緬甸協力銀行顧問廖志成説,因為缺乏信息的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沿線地區的銀行之間沒有足夠的結算賬戶。因此,各方銀行應該在促進貿易結算的過程中,開展定期和頻繁的對話和溝通,從而滿足客戶對於貿易結算的需求。
他還&&,亞投行和各國地區性的央行應該發揮更大的橋梁作用,包括做好銀行風險評估、提高區域內銀行財務報表透明度等,讓銀行在國際陸海新通道貿易交易中提供更大支持。
“我們將用好自身資源,支持更多陸海新通道沿線優質企業去整合跨境資源,拓展他們在海外的市場。”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企業及機構銀行業務部負責人鄭秀鳳説。
中西部首家金融綜合服務網絡平台誕生
論壇除了交流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成果發布。“跨境易融”數字金融服務平台,便是重慶銀保監局發布的一個創新成果。
重慶銀保監局普惠金融處處長陸玉介紹,該平台建成後,可以實現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及金融業務的直連直辦。同時,企業通過這個平台可以在線辦理傳統的銀行業務,比如融資結算、保險業務。
“整個平台是建設在重慶銀保監局‘金渝網’的底座之上,是中西部首家建成的數據共享+業務共享的金融綜合服務的網絡平台。”陸玉説,該平台已連接了目前重慶所有的銀行保險機構,還連接了一些四川的金融機構,實現了跨省跨域。
陸玉透露,目前該平台已經進入到測試階段,前期得到了10家銀行、4家保險公司的大力支持,後續還有一些外貿主體、承運人、貨貸公司、倉庫方在逐步接入。他還在現場呼籲,希望與會嘉賓能夠一起接入這個平台,實現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本報首席記者 楊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