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 | 殺蟲專家田間傳授殺蟲秘技

新春走基層 | 涪陵區新樂村熙溪地蔬菜基地 殺蟲專家田間傳授殺蟲秘技

  一月十九日,涪陵區龍潭鎮新樂村,夏玉先(右一)在蔬菜基地觀察和講解蔬菜病蟲害防治情況。記者 解小溪 攝視覺重慶

  “夏教授,您可來了,我們和這一千多畝的蔬菜,都在盼著您呢!”1月20日早上8點過,涪陵區龍潭鎮新樂村,一輛銀色小汽車開進村裏,停在重慶熙溪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門口,重慶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夏玉先一下車,基地負責人秦洪偉就快步上前,雙手緊緊握住了他的手。

  “下了雪,地裏的菜有沒有受影響?”沒有多的寒暄,夏玉先拉着秦洪偉就往種植大棚走去。

  作為農業部植物保護專家、重慶大學基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夏玉先帶領團隊自主選育殺蟲微生物菌株,研發出新型廣譜殺蟲真菌農藥——金龜子綠僵菌等系列産品,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推廣應用,受益種植面積達到千萬畝。2022年初建成的熙溪地蔬菜基地,就是夏玉先團隊的生物農藥技術應用示範基地之一。

  “這裡是葉菜基地,已經有1500畝。準備在三年內,把面積擴大到5000畝。”秦洪偉向夏玉先介紹,瓢兒白、水白菜、菜心、芥菜等新鮮蔬菜每天都向主城輸送,“我們的目標是一年365天不斷檔,讓更多的重慶市民能夠吃上本地産的新鮮瓜果蔬菜。”

  大棚裏,十幾位工人正在忙活着。“你們知道嗎,蟲草和僵蠶的經濟價值很高,但是其實它們都是感染了真菌的蟲和蠶。”夏玉先向大家講解起了生物農藥的奧妙。

  “傳統的農藥是殺蟲,講究立竿見影。生物農藥則是讓害蟲得病,周期要長一點,但沒有農藥殘留的危害。”夏玉先撥開菜土,挖出一株小白菜説,菜農最怕的害蟲“挑甲”,有時候一晚上會啃掉一大片菜地,它們還能感知地面的震動,聽到有人來了就飛快逃離。傳統農藥消殺“挑甲”的效果不理想,“經常是前腳才灑完農藥,後腳又有‘挑甲’開始啃菜葉了。”

  “用生物農藥來消殺,效果則完全不同。”夏玉先説,在土壤培育的時候就撒入微生物真菌肥料,讓害蟲得病,通過殺蟲、殺卵、殺蛹,達到消滅害蟲的目的,“而且吸收了生物農藥的害蟲還像一個‘生化武器’,即便在死後,還會在田間‘傳染’微生物真菌,這個過程就可以達到無公害、以菌治蟲的目的。”

  “你們在噴灑生物農藥時,一定要掌握方法。”夏玉先向大家一邊演示,一邊解釋,真菌類生物農藥需要接觸害蟲才能起作用,因此噴藥時要重點噴到害蟲躲藏或産卵繁殖的地方,尤其是葉背面。“切忌將農藥直接倒入水桶稀釋。”他叮囑道。

  遠處的一片菜地上,工人們剛剛採摘、運走了一批蔬菜。夏玉先提醒熙溪地蔬菜基地技術人員鐘協龍,留下的老菜葉是病蟲害的主要來源,應該馬上用生物農藥進行清園,避免其繁殖,從而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蟲害基數。

  “哎呀,我們一直以來沒注意這個問題,馬上安排工人去處理。”鐘協龍跟着夏玉先一邊走一邊記錄。他説,有了專家的指導,春節後回來育苗,心裏就更有底了。

  記者 李志峰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31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