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年夜飯上聽來“金點子”

  河村,蠶桑養殖大戶庹清海一大早就拉着剛返鄉的遠房表弟給自己當“參謀”,他準備年後就在蠶房安裝一批自動化蠶&,以節省養殖所需的人力成本。

  黔江區是由國家林草局批准,全國唯一的蠶桑生物産業基地。近年來,在市林業局的指導下,當地圍繞科技興農,積極探索了“良種、良法、良技、良機、良制”的科技創新種養技術,實現蠶桑産業高質量發展。

  “年後,我準備給蠶房換上自動化蠶&,能節省一半人力。”庹清海説,這個想法,是他在年夜飯上“聽來的”。

  除夕,庹清海和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席間,大家分享起養蠶的經驗。

  “在我們基地有一種自動化蠶&,能實現消毒、給桑、除砂全流水線作業。”一位遠房表弟在四川南充的蠶桑基地從事技術研發,他的閒聊引起了庹清海注意。

  蠶桑養殖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村裏老年人居多,用工一直是困擾庹清海許久的難題。今年他打算擴大蠶桑養殖規模,為了解決用工難,他正在尋找合適的農機替代人工,提高生産效率。

  “蠶&的自動化程度高嗎,操作起來容易嗎?”對新農機的引進,庹清海有些謹慎。

  早在2017年,他便從沿海返鄉發展蠶桑産業,先後流轉了130余畝土地修建桑園,年養蠶140來張。幾年前,他也嘗試着引進過微耕機、自動給料機等小型農機,但不是太笨重,無法在山地使用,就是智能化程度太低,用起來很不方便。

  這次,庹清海多了個“心眼”,在引進前,他就把蠶&的性能、優缺點打聽了個遍。他從表弟口中得知,這款蠶&主要用於小蠶共育,可實現從養蠶、添食、除砂的全流程自動化。交談中,表弟還翻出自己拍攝的視頻,一邊播放一邊解説,讓庹清海大開眼界。

  俗話説“養好小蠶七成收”,庹清海對這款蠶&很感興趣,他當即就向表弟打聽起購買渠道,又邀請他抽空來家中坐坐,幫忙參謀下蠶房的宜機化改造,為農機引入做準備。

  “農業現代化,就是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庹清海&&,接下來,在發展蠶桑種養的同時,他還打算推行農機社會化服務,以合作社為紐帶,為更多農戶提供優惠、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提高蠶繭生産效率,讓更多農戶嘗到科技興農的“甜頭”。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31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