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六十萬人以上

  兩會進行中,你有哪些問題想問代表委員?1月14日,重慶日報《我有問題問代表委員》欄目記者帶着市民關心的話題,邀請相關領域的代表委員與市民交流暢敘。

  張海華是一名90後青年創業者,良好的幹事氛圍和就業創業政策是她近些年最關心的事。

  “重慶要深入實施‘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就業創業促進計劃,促進高校畢業生、脫貧群眾、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充分就業。請問重慶如何實施這項計劃?將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張海華説出了心中的疑惑。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創造高品質生活,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市政協委員,市人力社保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靜回應道,市人力社保局將以就業優先戰略為引領,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深入實施“就在山城·渝創渝新”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完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確保全市每年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保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在促進就業方面,市人力社保局將以“就在山城”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程為抓手,落實落細各項穩就業舉措,以高效率就業服務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為穩住市場主體,市人力社保局將調整優化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突出支持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穩崗擴崗;健全促進就業長效機制,建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政策體系。

  在保重點群體就業上,實施“百萬青年就業促進計劃”,拓寬高校畢業生、城鎮青年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和我市産業布局,創造更多適合青年群體的就業崗位;完善“線上+線下”“公共+市場”就業服務模式,健全青年群體就業創業服務機制和困難群體幫扶機制,多形式開展就業創業服務,確保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底就業率超過90%,五年促進百萬青年就業創業。

  在支持農村勞動力就業上,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體系,堅持外出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並重,健全勞務協作機制,打造一批勞務品牌,健全脫貧人口就業幫扶長效機制,鞏固就業幫扶成果。

  針對困難群體就業,蘇靜稱,將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建立困難人員及時發現、優先服務、分類幫扶機制,開展“一人一策”精細化服務,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也要跟上。”蘇靜介紹,將以人社數字化變革為引領,加快建設“15+5”人社便民服務圈,打造“就業數字大腦”,優化“一庫四聯盟”等智慧就業服務機制,讓人民群眾對更加幸福美好生活有實實在在的新感受。

  同時,精準對接我市重點産業用工需求和重點群體培訓需求,定期發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指導培訓機構針對性開發培訓項目,組織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和項目制培訓,不斷壯大技能人才隊伍,努力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在支持創業方面,市人力社保局將以“渝創渝新”創業扶持工程為着力點,抓創業政策扶持,抓創業載體建設,抓創業服務優化,更好發揮創業對就業的帶動、疊加、倍增作用,營造“敢闖敢創”的良好創業生態。

  具體來看,加快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有條件的區縣實行全程線上辦理,提高申領便利度,確保每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億元以上;深入實施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助力提升重點群體創業能力。

  圍繞我市33條重點産業鏈、“專精特新”、小巨人、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創業孵化基地;構建創業孵化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留學生創業園支持鏈條,強化創業服務支撐,提高創業成功率;加強各類創業載體交流合作,共享發布創業項目、孵化場地、設施設備等信息,搭建資源整合平台。

  此外,還將建立完善創業導師梯度培育體系,打造一支綜合實力強、專業水平高、服務效果好的創業導師隊伍;集聚優質創業服務資源,加快構建創業信息發布、政策諮詢、創業培訓、創業孵化、融資支持一體化服務機制;組織開展好“渝創渝新”“創業西部 留·在雙城”創新創業賽事,發掘一批創新型企業和項目,培育一批創業主體;創建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範城市,健全全方位創業服務體系。(記者 楊鈮紫)

編輯: 曹妤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8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