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黎方銀:科技賦能石刻保護 讓大足石刻“活”起來

  重慶市人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館)黨委副書記、院(館)長黎方銀。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新華網重慶1月15日電 1月13日,重慶市人大代表、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館)黨委副書記、院(館)長黎方銀接受了新華網專訪。他表示,大足將全面推進文物治理體係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爭創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讓大足石刻“活”起來。

  據黎方銀介紹,2022年,大足投入文物保護資金3384萬元,實施寶頂山臥佛和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川渝石窟寺保護示范工程)、寶頂山廣大寺修繕、寶頂山大佛灣綜合治水等15項保護項目,涉及岩體加固、滲水治理、本體修復等。

  目前大足石刻已經進入到了高速風化期,多種病害相互疊加,需要不斷創新,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斷提升保護水準。“我們建立了大足石刻監測預警中心,並開展監測、保存狀況調查、保護設施建設、自然災害預警、日常保養等多項工作,旨在實現從被動的搶救性保護到主動的預防性保護的轉變。”黎方銀説。

  大足先後建成集文物病害診斷分析、保護修復和公眾展示開放于一體的大足石刻文物醫院,與復旦大學共建石窟寺岩體裂隙灌漿材料産學研一體化基地,與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及四川省文物保護機構共同建立川渝石窟保護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護研究聯合實驗室、川渝石窟保護利用科技創新基地。

  除了文物保護,大足還依靠數字技術不斷加強對文物的活化利用,對文物實現全資訊保護留存和生動的數字呈現。“2022年,大足石刻數字展示中心建成投用,上映的4K寬銀幕電影《天下大足》和8K數字球幕電影《大足石刻》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大足石刻魅力。”黎方銀説。

  為進一步推動大足石刻科研能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大足將爭創石窟寺創新中心、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文物局保護科研基地、潮濕環境石質文物保護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

  大足將全面推進文物治理體係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標準建設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大足片區)、大足石刻學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同時推進完成寶頂山臥佛、小佛灣修繕及圓覺洞綜合性保護研究等30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工程,繼續實施大足石刻中小石窟保護設施建設項目,力爭2024年全面完成大足區境內68處中小型石窟的保護。

  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大足將持續開展大足石刻“四百工程”文化旅遊宣傳展示等活動,建成一批活化利用項目,打造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推動“雲遊·大足石刻”數字文旅項目落地見效,開發大足石刻文創産品和數字藏品,形成線上雲遊、線下體驗的“孿生”格局,讓大足石刻“活”起來。

編輯: 葛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928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