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一月十日,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做實驗。首席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

  2022年12月28日,重慶生産力促進中心、重慶市科學技術情報學會聯合發布《重慶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2》顯示,2021年全市綜合科技創新指數為67.32%,比上年提高3.26個百分點,33個區縣科技創新指數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此外,根據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2》,重慶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繼續保持全國第七位。從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布的“2022全球創新指數”來看,重慶繼2019年首次入圍城市創新集群百強以來,已連續4年上榜,排名上升39位,位列第四十九位。

  重慶科技創新水準持續提升,如何更好地實現科技成果商業化産業化,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1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部分代表委員和行業專家,共同圍繞該話題獻計獻策。

  加大科技創新投入

  帶動企業和社會投入創新

  市人大代表、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江津將落實科技創新激勵、知識價值信用貸款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爭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佔比達51%、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2%以上。”

  2022年,江津全區新認定數字化車間12個、智能化工廠3家,認定智能化改造項目120個,成功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工業互聯網)産業示范基地,綜合創新競爭力居主城新區第一位,呈現出科學城江津片區建設辨識度更高、科技創新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作用更好、科技創新生態優化力度更大的特點。

  2022年前三季度,騰訊公司累計研發投入455億元。市政協委員、騰訊公司副總裁兼西南區總經理蔡光忠介紹,騰訊將與重慶市在數字産業、數字政府、“雙智城市”等數字經濟建設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我們將在人才、資金、技術、平臺等多領域打造共用創新生態,夯實高品質發展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教實力顯著提升”“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市科技局黨委書記、局長明炬對此幹勁十足。

  “下一步,市科技局將緊緊圍繞六個重點、五個聚焦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著力推動重慶高品質發展。”明炬介紹,重慶將把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綠色低碳三大科創高地建設作為全市戰略主攻方向,積極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研發一批重大戰略成果,做到在全國創新版圖中佔有一席之地。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優化財政投入結構,增加財政科技投入,帶動企業和社會投入創新,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盡快超過全國平均水準。”明炬表示。

  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圍繞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

  李應蘭介紹,江津區將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成全市知名的科技創新全周期全鏈條産業基地;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支援在江津的高校爭取國家、市級科研項目,聚焦無人機及反制無人機、交通檢測平臺、新材料、山地丘陵智慧農機四個細分産業領域,引進孵化一批大數據智能化高新技術企業,力爭今年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0個、高新技術企業40家以上。

  “騰訊在産業數字化方面,將圍繞重慶市‘一鏈一網一平臺’的戰略規劃,為重慶打造騰訊雲數字産業鏈平臺。”蔡光忠介紹,該平臺將向重慶的“鏈主”企業和重點制造企業提供大數據、AI、金融、安全和區塊鏈等技術支援,推動産業鏈“研産供銷服”各環節以及産業上下遊協同的數“智”化,實現産業升級。

  目前,坐落于銅梁區的海辰儲能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發中心項目正加速建設。該基地規劃佔地面積1200多畝,總投資130億元,將建設50GWh新一代儲能鋰電池及18GWh儲能模組生産基地和研發中心等。

  在對電力儲能及戶用儲能市場的精準研判下,海辰儲能推出了2022電池新品——首款300Ah電力儲能和大圓柱戶用儲能專用電池。通過技術創新,該款300Ah電力儲能專用電池,迴圈壽命可達1.2萬次。

  “未來海辰將加快推動項目落地見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布局儲能鋰電池産業鏈,打造標桿性行業場景應用。”海辰儲能董事、副總經理龐文傑介紹,海辰將助力銅梁區打造西部儲能新城、新型儲能産業高地、新型儲能高新技術産業化示范基地、新型儲能場景應用推廣示范區。

  “要真正實現‘以科技創新賦能産業發展’,需要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高效配置各類創新資源,力爭重點領域的創新取得標誌性成果。”明炬認為,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推動創新資源、創新平臺、創新人才、創新活動、創新成果向企業聚焦,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

  加快建設重大科創平臺

  推動科技創新項目加快落地落實

  近年來,重慶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2020年修訂出臺《重慶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2021年出臺《重慶市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細則》,全市科技成果轉化率有所提升。

  不過,根據2020年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重慶高校專利轉化率為2.7%,低于上海的5.1%、北京的4.6%、四川的2.9%,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率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亟須補齊補強。”市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委員、重慶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劉偉分析認為,具體表現在科技成果專業孵化熟化環節缺乏,大多數科技成果與商品化之間出現斷層;科技成果轉化投入主體不夠多元,龐大的資金需求得不到較好滿足,嚴重制約了科技成果的及時轉化;科技成果轉化風險防控機制尚不健全,極大地降低了相關各方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明炬認為,應加快建設重大科創平臺,著力抓特色、揚優勢,把特色轉化為優勢,把優勢轉化為勝勢,推動科技創新項目加快落地落實,讓創新的雪球越滾越大,盡快形成突圍之勢。

  “一方面,成渝兩地要協同打造科技成果專業孵化熟化基地,包括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專業孵化熟化機制、協同打造專業孵化熟化園區、大力發展科技成果專業孵化熟化機構、加強科技成果孵化熟化公共平臺建設。”劉偉表示,另一方面,要協同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並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風險防控機制。

  據高工産研(GGII)調研統計報告,海辰儲能正式投産不到兩年的時間,便斬獲行業排名“雙第一”:2022年度中國電力儲能鋰電池項目交付量第一;2022年度中國儲能鋰電池企業出貨量增速第一。

  龐文傑介紹,當前,銅梁區與海辰儲能正加快建設儲能鋰電池生産基地和研發中心項目,“海辰儲能分別從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三大應用場景發力,從示范項目開始做起,然後再輻射到整個重慶以及西南片區,最後推廣到全國,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記者 陳維燈 李志峰)

 

編輯: 鄧婷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31129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