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污水變資源 清水潤田園
2023年01月13日 17:42 來源: 新華網

 

治理後的羅雲鎮幹龍壩全貌。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月13日電(李華曾 陳雨)隆冬時節,在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羅雲鎮幹龍壩村的榨菜種植基地內,成片的青菜頭鬱鬱蔥蔥,一片生機勃勃。基地不遠處,長江一級支流龍駒河河水清澈見底,呈現出一泓清水潤田園的美麗景象。

  “以前這裏生活污水直接流入下方水田,形成了一個污水塘,臭氣隨風而來,周邊居民苦不堪言。”村民羅福昌説。

  如何打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最後一公里”?涪陵區生態環境局局長邱國光説:“我們的探索是推進污水資源化和化肥減量化,降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本、消除農村生活污水直排亂排現象,減少耕地化肥使用、通過噴灌降低農民勞動強度,發展生態有機綠色農業。”

  2020年8月,涪陵區在羅雲鎮幹龍壩村的桂花園農民新村建設了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試點工程。該工程採用“化糞池出水-生態調控池(調節水量、自動控制、曝氣)-管網延伸至莊稼地-智能化澆灌”模型,規范了生活污水的排放,破解了農村居民點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的難題。

  如今,在幹龍壩村桂花園農民新村,居民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收集到污水處理設備中,經過格柵池、生態調控池等處理後,通過管網輸送到田間地頭,不僅變廢為寶方便村民澆灌,還將昔日的污水塘變成清水池。

2022年11月9日,村民用處理後的生態池污水灌溉涪陵榨菜。新華網發

  邱國光介紹,在桂花園新村試點成功的基礎上,涪陵區探索建立了集“污水收集管網+智能生態調控池+還土管網”于一體的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模式:污水管網主要收集廁所污水和生活排水,不包括工業企業廢水和畜禽、水産養殖等農業生産廢水,並嚴格執行雨污分流管理;生態調控池主要是蓄積調節污水,一方面通過厭氧發酵反應實現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另一方面通過配置智能化衝洗混合泵等,無需人工清掏池體;還土管網連接出水樁,用于旱地、林地、菜地、果園等土壤灌溉,不能用于水田灌溉。

  截至目前,涪陵區已投入約8000萬元建成78座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污水資源化利用達到600立方米/天,共計生態調控池1萬立方米,接入還土管網120公里,灌溉出水樁1750套,還土面積達到2500畝以上,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了《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示范案例》,涪陵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模式成功入選14個首批示范案例,該案例將作為西南山區旅遊型村莊集中處理與分散利用相結合技術模式進行推廣示范應用。

編輯: 張青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8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