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年海外搶單 重慶為何首選東盟?

  重慶打響新年海外搶單“第一槍”

  為何首站是東盟?

  東盟是重慶最大的外貿合作夥伴,2022年1—11月,東盟與重慶進出口總額1121.2億元,佔重慶進出口總額的15%。

  為何首選馬來西亞和泰國?

  重慶與馬來西亞和泰國以外貿往來為主,此次出海的目的是“搶訂單”,顯然這兩個國家更為合適。

  此次“搶單”還有哪些利好?

  將進一步對接、釋放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紅利;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

  有哪些企業參加?

  本次出海搶單的23家企業,涉及五金工具、通用機械、汽摩、食品、輕紡等9個行業,其中民營企業22家,國有企業1家,且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1月4日,重慶宣布了一件大事:啟動“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市商務委牽頭組織23家企業于1月7日出海“搶訂單”。

  此前,浙江打響了出海搶單“第一槍”,廣東、江蘇、福建、四川等地紛紛跟上。重慶並沒有跟其他省區市一樣選擇前往歐洲,而是將組團出海搶單的首站確定為東盟國家——馬來西亞和泰國。

  為何重慶會作出這個選擇?重慶日報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這主要是考慮了三方面因素。

  因素一

  東盟是重慶最大貿易合作夥伴

  判斷一件事,往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出海搶單,實際是助力外貿企業,最終推動重慶外貿進出口發展。而東盟,則是重慶最大的外貿合作夥伴。

  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東盟與重慶進出口總額1292.3億元,佔重慶進出口總額的16.2%;2022年1—11月,東盟與重慶進出口總額1121.2億元,佔重慶進出口總額的15%。

  從市場反饋來看,“重慶造”在東盟也比較受歡迎。

  重慶北鬥捷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汽摩生産企業,也是本次出海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副總裁陽芮汀介紹,重慶的汽摩曾在東盟市場紅極一時,充分證明了重慶摩托這一代表産品在當地是有吸引力的。如今電摩時代來臨,東盟市場也比歐美更容易開拓,這是他們選擇參加這一計劃的原因。

  “從時間來看,當下也是向東盟進軍的好時機。”市商務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許新成説,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初,歐洲都處于“耶誕節”假期,此時過去談合作效率並不高;而東盟不同,他們的習俗與中國更為接近,“耶誕節”假期不像歐洲那麼長。

  許新成還介紹,“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也規劃了歐美行,會在今年春節後陸續啟動。

  東盟國家眾多,為何首站是馬來西亞和泰國?

  許新成表示,重慶和東盟很多國家來往都很緊密,比如越南、新加坡等,但它們更多是投資上的合作,而馬來西亞和泰國則以外貿往來為主,此次出海的目的是“搶訂單”,顯然這兩個國家更為合適。

  重慶日報分析有關數據發現,馬來西亞和泰國在重慶與東盟的外貿中,佔比都較高:2022年1—11月,馬來西亞與重慶進出口總額214.4億元,佔東盟與重慶進出口總額的19.1%;泰國與重慶進出口總額170億元,佔東盟與重慶進出口總額的15.2%。

  當地主動邀請也是重慶決定前往的原因之一。此次,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和泰國羅勇總商會都向重慶發來邀請,希望能組織企業前往洽談合作。

  因素二

  東盟市場更符合企業預期

  出海搶訂單,企業是主角。首站去哪裏,要重視企業意見。

  重慶在制訂“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行動前,對全市100多家外貿企業進行了摸底,其中95%的企業願意出海搶單,馬來西亞和泰國是企業“投票”最多的目的地。

  “我們一直都跟當地客戶有聯繫,但是一百封電子郵件,不如一次線下見面。”大足財藝五金廠總經理黃健芷説,得知這次計劃後,公司立刻與兩家客戶聯繫,對方非常高興地表示,如果可以現場見面洽談,將簽下不低于100萬美元的訂單,甚至願意引薦其他客戶。

  峰米(重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帥令説,峰米的投影儀等産品正加速全球布局的腳步,東盟地區,尤其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是公司精心布局的重要市場。這次出行,峰米要在拜訪當地客戶、加強聯繫的同時,商量簽署長期穩定的合作協議。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此次出行的企業都已提前做好功課,甚至一半以上的企業都已聯繫好了訂單,過去就是要簽約。

  記者還注意到一個細節:本次出海搶單的23家企業,涉及五金工具、通用機械、汽摩、食品、輕紡等9個行業,其中民營企業22家,國有企業1家,且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

  對此,許新成表示,重慶外貿的“大頭”是加工貿易,也就是筆電、智能終端等。這些産品的訂單更多源于品牌商,如惠普、華碩等,“搶訂單”的需求不是特別明顯。而像五金、機械等産品,屬于一般貿易,企業對出海“搶訂單”拓市場的需求更急迫。

  至于此次出行的中小企業居多,是因為像長安、賽力斯等企業規模大、品牌效應好,且最大市場還是在國內,對海外訂單的渴望,不如中小企業積極。

  而對此次出行的企業集中在一般貿易領域,許新成還表達了“這有利于優化重慶外貿結構”的觀點。他舉例説,從江蘇、廣東等外貿發達等地區來看,其一般貿易佔比早在幾年前就超過了加工貿易。在重慶,2022年前11個月,加工貿易進出口3296.8億元,一般貿易進出口2681.3億元,兩者差距明顯。讓更多一般貿易企業出海搶單,自然有利于提升重慶一般貿易的佔比,進一步優化全市外貿結構。

  “一般貿易企業對完善重慶産業鏈供應鏈,提升‘重慶造’品牌知名度,增加就業崗位具有重要作用,助力這部分企業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許新成強調説。

  因素三

  有利于釋放RCEP紅利

  進一步對接、釋放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紅利,也是重慶選擇東盟作為首站的重要原因之一。

  許新成介紹,RCEP已實施已有一年,重慶正在積極引導企業對接RCEP規則,享受紅利。東盟是RCEP成員,本次出行,企業必定會有所收獲。他表示,出行期間,市商務委將帶隊拜訪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和中國駐外經商處,了解在RCEP框架下,當地的行業現狀、市場需求等,也同步介紹重慶外貿企業、産品情況,深化與雙邊經貿合作,為重慶開放型經濟制造更多機遇。

  此次出行,還有利于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首站赴東盟,對通道建設而言是一場‘及時雨’!”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中心主任劉瑋聽聞“百團千企”國際市場開拓計劃後表示。

  劉瑋介紹,東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主要服務區域,截至2022年底,重慶經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東盟國家累計運輸14.5萬標箱,貨值420億元,運量、貨值佔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量比例高達35%和58%。

  馬來西亞和泰國也深度參與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比如,重慶會同沿線地區與馬來西亞積極共建重慶—欽州—關丹3個樞紐集散分撥中心,打造與東盟的雙向投資樞紐;泰國借助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大與重慶的貿易合作,泰國的榴蓮、山竹等特色商品,經西部陸海新通道到中國西部物流時間縮短6天,每集裝箱節約運輸成本2000元。

  “本次計劃將有力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支援更多重慶企業‘走出去’開拓東盟市場,將更多東盟特色産品‘引進來’,通道與物流、貿易、産業加速融合,助力沿線地區與東盟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劉瑋説。

  此外,此次出行還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重慶鼓勵、支援重慶企業“走出去”,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

  本報首席記者 楊駿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5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