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開闢渝北發展新境界

  渝北區是全市的經濟大區、人口大區。2022年12月21日召開的市委六屆二次全會,全面系統謀劃了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的宏偉藍圖。渝北區如何對標對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當好開路先鋒?2022年12月31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渝北區委書記常斌。

  重慶日報:全會提出,要對標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您對此有怎樣的體會和感悟?

  常斌:我深刻感受到,“新”貫穿全會始終。市委六屆二次全會明確了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這一主題主線,提出了建設現代化新重慶“5個方面的重要內涵”和“12個方面的新部署”,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渝北區將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習貫徹市委六屆二次全會精神貫通起來,與中央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通起來,一體貫徹、一體落實,努力在建設現代化新重慶中乾在實處、走在前列,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中開闢渝北發展新境界。

  重慶日報: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新”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作出的新貢獻,勇擔時代重任,發揮重慶優勢,努力在西部地區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範。渝北區將如何助力重慶奮力走在新一輪發展最前列?

  常斌:我們將緊扣在建設現代化新重慶中開闢渝北發展新境界這一主題主線,系統謀劃重大舉措和工作機制,打造更多具有渝北辨識度的有形載體和有效抓手,展現大區擔當,幹出一流業績,堅決做到總書記有號令、黨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渝北就抓落實,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作表率。

  一是要在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上取得新成效,堅持“國家級新區”標準打造川渝高竹新區,助力全市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加強與友好城市對接合作,把政策含金量轉化為推動渝北發展的高質量。

  二是要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堅定不移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加快形成具有影響力的現代産業集群和具有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

  三是要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厚植新優勢,建好創新平台,育好創新主體,聚好創新要素,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成為渝北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四是要在擴大有效投資上邁出新步伐,突出項目為王、招商為要,堅持先進製造業優先、現代服務業並重,大抓“鏈主型”企業和關鍵企業的招引,優化和拓展投資,加快恢復擴大消費,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五是要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增添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開放能級,優化營商環境,堅定不移貫徹“兩個毫不動搖”,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六是要在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上躍上新&階,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範樣板,繪就城鄉和諧共美新畫卷。

  七是要在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上開創新局面,紮實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推進依法治區。

  八是要在增進民生福祉上提升新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民生保障,推進共同富裕,加強文化建設,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

  九是要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探索新路徑,持續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成果,加快綠色轉型,厚植生態本底,抓好污染防治,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讓綠色成為渝北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十是要在主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安全穩定上展現新擔當,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渝北。

  重慶日報:2022年12月29日,市委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作了進一步部署。作為重慶的經濟大區,渝北區如何謀劃未來的工作?

  常斌:渝北區將緊緊抓牢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把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防風險、惠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多擔當、作貢獻。

  一要穩進增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住經濟大盤作為重大任務來抓,持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鞏固傳統優勢産業與瞄準新興産業並重,強化招商引資,擴大有效投資,狠抓項目建設,全力穩住經濟大盤。

  二要加快提“質”,把握戰略機遇,把握政策機遇,堅持創新驅動、三産聯動,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提升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

  三要合理增“量”,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勇趟改革“險水灘”,走好開放“必由路”,努力在新一輪發展競爭中贏得新主動、塑造新優勢。

  四要除險清患,既要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又要增強機遇意識、進取意識,有效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保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五要惠民有感,堅持人民至上、民生優先,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增進民生福祉,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記者 彭瑜 通訊員 柯雨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925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