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3797個村莊享受“三變改革”紅利 村集體總收入達18億

三建鄉綠春壩村一景。三建鄉供圖

  臨近歲末,重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不斷。幾天前,渝北區洛磧鎮大天池村喜氣洋洋。村民們領取26.76萬元集體經濟分紅股金,惠及全村1311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通過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壯大集體經濟,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實現強村與富民結合。

  農民變股東 家家能分紅

  涪陵區馬武鎮白果村村民田茂連即將第六次收到151元“分紅錢”。通過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村裏清查核實出村級集體資産360多萬元,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708人,按照每戶人頭和年齡段劃分,全村共分64627股。通過出租固定資産,成員們每年都能穩定分紅。

  産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我國農村産權制度是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農村承包地、宅基地等資源和集體經營性資産都屬集體所有。2020年10月底,重慶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2021年度全市共清查核實集體土地1.08億畝、集體資産1176億元。全市9200個村級、85000多個組級集體經濟組織完成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累計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3810萬人次。9000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登記賦碼,有了統一的“身份證”。

  重慶3797個村莊享受“三變改革”紅利

  借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有了堅實基礎。

  在豐都三建鄉,當地通過積極探索“黨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全鄉1.87萬畝土地資源變資産、1.5億元資金變股金、1.38萬農民變股東,激活産業振興“一池春水”。

  “我們按照農戶以土地入股、集體以資産入股、業主以資金入股的形式,組建了8個村(社區)股份合作社。以綠春壩村股份合作社為例,進入豐産期後,每畝雷竹的産值能達6000余元,村民按30%的比例分紅,每畝地最少能獲利1800余元。”三建鄉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三建鄉全域實施“三變”改革以來,初步構建起農村産業興旺、企業資本增值、集體經濟壯大、農民群眾增收、全域經濟提升的多贏局面。該鄉盤活了全鄉1.87萬畝土地,推動全鄉1.38萬人人均增收1079元。

  得益於“三變”改革,全市3797個村莊正在和三建鄉一樣,正在享受改革紅利。

  去年重慶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達18億元

  手握豐富資源的村級集體經濟正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

  在榮昌區古佛山社區,當地成立古佛山生態旅游股份合作社,將最有優勢的古佛山景區6平方公里土地資源,採取入股的方式交由萬靈山公司作為旅游用地運營,所得收益按照20%開展分成。從2017年成立至今,累計實現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400余萬元,群眾分紅55萬餘元。

  不僅在榮昌,在開州區,産業空心、人口空巢、經濟空殼的“三空”福德村探索産業帶動模式,建成“開縣春橙”智慧果園,村集體收入可達1000萬元以上。在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當地整合財政資金建設莼菜公園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大力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投産之後可使村集體每年收入達30萬元以上。

  在巴渝大地一個個生動實踐的背後,是重慶支持區縣統籌涉農資金,支持區縣因地制宜探索産業帶動型、資源開髮型、服務創收型、租賃經營型、項目拉動型等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穩步推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

  數據顯示,2021年,重慶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取得經營性總收入18億元,村均19.6萬元。全市29.8%的村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市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15.5億元,村均17.7萬元。全市40%的村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記者 趙紫東)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