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們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從德國進口的5輛平行進口車,將鐵路提單作為資金結算證明,大幅減小資金壓力,還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12月14日,騰輝汽車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總經理羅燦在接受採訪時,描述了他使用“國際鐵路提單信用證”的感受。
作為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樣本,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稱“重慶自貿試驗區”)大膽闖大膽試,在擴大對外開放、減少制度性成本、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等方面持續發力,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
開放創新“試驗田” 差異化探索闖出新路
羅燦提及的“國際鐵路提單信用證”,是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創新鐵路提單的融資和結算模式。依託這一模式,跨境鐵路實現了海運一樣的信用證結算,開創國際貿易史先河。
如今,在重慶自貿試驗區沙坪壩板塊的國際物流樞紐園區,“鐵路提單”已實現批量化運用,産品種類拓展到機電産品、木材、奶粉等。更多的銀行、運輸企業也加入到“鐵路提單”的使用中。
這是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改革試驗的縮影。上游新聞從重慶市商務委了解到,近年來,重慶充分發揮開放創新“試驗田”作用,總體方案151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落地,國家部署的複製推廣經驗案例和深化改革創新措施落實率超過90%。
不僅如此,重慶還發力落地顯效一批制度創新案例,差異化探索闖出新路,7項“重慶經驗”向全國複製推廣,形成諸多標誌性改革成果——
依託中歐班列(渝新歐),重慶開立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制定國際貨運代理鐵路聯運作業規範等3項標準獲批為國家標準;簽發全國首張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CIFA)多式聯運提單,推動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探索建立連通海上與陸上的貿易物流金融新規則;在全國率先開展水運進口轉關“離港確認”試點,創新開行“滬渝直達”快線,提升江運時效40%;上線全國首個跨境金融區塊鏈西部陸海新通道融資結算應用場景,累計便利企業運費結算、貿易結算與融資超28億美元。
圍繞重點領域 構建更高標準開放政策體系
重慶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顯著成果之一,是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全方位全領域的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組數據顯示,在這片佔到全市面積1/1000的土地上,累計註冊企業超17萬戶,集聚全市超1/4的進出口企業、全市約70%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利潤比重超85%。
今年前三季度,重慶自貿試驗區新增註冊企業超1.4萬戶,同比增加29.5%;新增註冊外資企業佔全市超20%;實際使用外資(FDI)同比增長224%,佔全市比重54%。
未來的重慶自貿區發展如何更有活力?重慶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自貿試驗區將積極對接和創新引領國際規則,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探索實施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開展知識産權證券化試點,積極探索陸上貿易規則、數字貿易規則等新興領域規則,力爭在國家引領國際經貿新規則方面貢獻重慶力量。圍繞金融、國際運輸等重點領域開放,構建更高標準的開放政策體系。據上游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