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農村改廁,重慶農戶由“要我改”到“我要改”

  12月14日,記者從市農村社會事業工作專班專題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改造農村戶廁433.6萬戶,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達85.2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

  全市農村改廁工作為何成績突出?記者進行了調查。

  前不久,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黨支部書記張太福到村民董紅香家宣傳農村改廁。讓他意外的是,一向支持工作的董紅香,這次卻總是推三阻四:“祖祖輩輩都用這樣的廁所,習慣了,不改不改,麻煩!”

  張太福見勸説無果,只有先改建自家的旱廁,給村民帶個頭。後來,他還組建宣講隊,通過開院壩會、發宣傳單,給村民講解衞生廁所的益處,動員黨員幹部帶頭改、意願強的農戶優先改。

  張太福家的水衝式廁所建成了。他邀請村民上他家參觀。5平方米的廁所亮亮堂堂、乾乾淨淨,墻面和地面都貼上了瓷磚,潔具、熱水器、浴霸一應俱全。

  村民參觀完張太福家改造後的廁所動了心,幾天后紛紛主動提出改廁。如今,全村在家的100多戶村民均自願完成了改廁。

  “改廁要以農民自願為前提,讓農戶由‘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市農村社會事業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按照“願改則改、能改則改”的思路,改廁模式、建造方式、使用産品種類等,都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讓農民自己説了算。

  農村衞生廁所怎麼改?我市根據實際情況,把各區縣分成了三個類別,提出了不同的改廁目標,如在低海拔和水源豐富地區推行三格式水衝廁所,在高山地區和水資源緊缺地區推廣生態旱廁。

  此外,針對農民不會改、高寒山區因冬季管網凍裂不能全年使用等問題,我市對財政補貼的130萬餘戶農村戶廁進行了全面摸排整改,通過建立&賬,一對一精準銷號等方式,解決村民的急難盼愁問題。

  不僅如此,今年3月,一張印有“‘碼’上辦——重慶市農村戶廁改造數字化管理服務平台”字樣的二維碼門牌,貼在了村民家的大門旁。這是市農業農村委針對農村戶廁管護難專門開發的一個系統。村民的廁所需要維修,可以掃碼下單,把信息推送給村幹部,村裏就會安排工作人員上門維修。截至目前,“碼”上辦系統已在全市20多個區縣推廣使用。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