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101萬供水受影響 群眾喝上放心水

  7月以來的連晴高溫天氣已導致我市36個區縣因旱受災。8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水利局了解到,重慶通過發揮水利工程效益、科學蓄水調水、保障應急供水等措施全力抗旱保供水,目前全市101.1萬因旱供水受影響群眾基本生活用水有保障。

  當前旱情仍在持續,我市正立足“抗大旱、抗長旱”,提前謀劃應對秋旱冬干連春旱,通過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廣辟抗旱水源、做好蓄水保水等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農村人口因水返貧和不發生整村連片缺水兩條底線。

  3萬餘名幹部奮戰抗旱一線

  據初步統計,7月連晴高溫天氣出現以來,全市新建水源759處、延伸管網2348公里,出動送水23577車次。

  “8月以來,我們每天都會商研判連晴高溫天氣形勢,動態監測水源水量變化,超前預測農村供水受乾旱影響的地域範圍和人口數量。”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加強聯合調度,通過水利部統一部署實施的“長江流域水庫群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專項行動”,梯次調度長江上游大型水庫向三峽庫區補水,並持續向長江中下游補水。

  此外,我市全力做好市內水庫、泵站、水閘等水工程調度,精準對接每一個灌區、每一個城鄉供水取水口,實現多引、多提、多調,加強抗旱期間生態流量泄放管控;通過水利部的聯合調度和市內的精準調度,解決了因旱影響供水人口應急用水問題。

  我市還深化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抗旱責任體系,組織26個工作組深入36個區縣蹲點督導、巡迴指導,積極引導3萬餘名幹部投入抗旱保供水一線。

  水利工程發揮減災效益

  據了解,在此次連晴高溫天氣中,我市多個水利工程發揮了抗旱減災效益。

  此外,我市實施193個抗旱項目,開工575處農村供水保障項目,維修養護1291處農村供水工程,受益人口達256萬人;充分發揮2595處中小型灌區作用,提供灌溉用水6.2億立方米,灌溉農田436.6萬畝。

  據了解,從今年6月起,市水利局就指導各水庫增加蓄水,至7月初,全市水利工程實際蓄水量27.43億立方米,佔應蓄水量的73.4%,同比增加2.6億立方米,其中水庫實際蓄水量同比增加2.1億立方米。通過科學有效的前瞻性蓄水,預計至8月底,全市水利工程蓄水量20.74億立方米,可供水量14.92億立方米,能維持絕大部分地區的供需平衡。

  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

  當前旱情仍在延續,立足“抗大旱,抗長旱”,我市水利部門已提前謀劃應對秋旱冬干連春旱,全力保障人畜飲水和農業生産用水安全。

  我市要按照“先生活、後生産”原則統籌調度抗旱水源,充分挖掘現有水利設施調蓄能力和保供潛力,按照實際需水量倒排供水計劃,實施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精細到每一庫、每一天,有效延長現有水源供水時間。

  同時,廣泛開闢抗旱水源。我市將通過截淺流、引溪流,在抗旱基礎設施薄弱以及淺層水較為豐富的地區,廣泛尋找、開闢、保護新水源,豐富應急供水能力,為長期抗旱儲備水資源。

  蓄水保水工作也是應對旱情的有效措施。我市將通過疏通引水渠,採取蓄、引、攔、提等多種形式,引水入庫、入塘、入渠、入池,加快應急輸水渠道(管網)、水源供水互聯互通和泵站提水等抗旱應急項目建設,抓好各級渠係和管網的維修、疏浚,減少輸水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全力應對旱情。

  本報首席記者 龍丹梅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5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