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8月13日電(李海嵐)重慶市衞生健康委員會、重慶市氣象局8月12日21時將8月10日15時30分發布的“高溫中暑二級預警”升級為“高溫中暑一級預警”。據悉,這是今年重慶首個“高溫中暑一級預警”,也是《重慶市高溫中暑衞生應急預案》印發以來首次發布。
預警顯示,7月29日─8月12日,重慶市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合川區、璧山區、江津區、長壽區、涪陵區、豐都縣、萬州區、開州區、雲陽縣、奉節縣、巫溪縣、彭水縣等12個區縣及中心城區的部分地區連續5-11天日最高氣溫超過40℃;預計8月13日─21日,重慶市仍將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37℃以上,其中潼南區、合川區、銅梁區、大足區、榮昌區、永川區、璧山區、江津區、綦江區、萬盛經開區、南川區、長壽區、涪陵區、墊江縣、豐都縣、梁平區、忠縣、萬州區、開州區、雲陽縣、奉節縣、巫溪縣、巫山縣、武隆區、彭水縣等地及中心城區海拔400米以下地區日最高氣溫可達40-44℃,城口縣、石柱縣、黔江區、酉陽縣、秀山縣等地海拔500米以下地區日最高氣溫可達37-39℃,極易發生高溫中暑。
有關地區和單位按照高溫中暑一級應急響應要求,積極主動開展高溫中暑病例監測報告工作;加強事件發生或可能發生地的天氣預報,及時發布高溫中暑預警信息;聯合多部門開展防暑降溫專項督查工作;全力救治中暑患者及由高溫誘發的相關疾病的病人;強化防暑降溫健康宣教;在車站、碼頭、大型聚會等重點場所設置臨時醫療點;加強關心關愛一線抗疫人員。
防禦指南:
1.科學調整安排工作時間。日最高氣溫達到 40℃以上,應當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 37℃以上、40℃以下時,用人單位全天安排勞動者室外露天作業時間累計不得超過6小時,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國家規定,且在氣溫最高時段3小時內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業。
2.合理補充水和無機鹽。大量補水,補水方法宜少量多次,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無機鹽的補充以食鹽為主,所補食鹽主要以菜湯、鹹菜或鹽汽水等分配於三餐之中;也可通過食用富含無機鹽的蔬菜、水果、豆類及飲料來補充。
3.多補充水溶性維生素。日常膳食調配過程中注意選擇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高溫作業時應根據供給情況盡量多吃各種新鮮蔬菜和瓜果補充水和無機鹽。
4.適當補充蛋白質及熱能。高溫環境下機體易出現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入量需適當增加,但不宜過多。
5.設法提高食欲。三餐安排在休息起床後、上班前或下班後1-2小時,以適應勞動後食欲較差的狀況。飲食烹調時應注意色香味,經常變換花色品種,適當用涼拌菜,多用酸味或辛辣調味品。飯前最好喝一些菜湯以提高食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