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8月11日電(陶玉蓮 向建華)近幾年,山城重慶總會迎來一群特殊的“訪客”——紅嘴鷗。它們有着潔白的羽毛、紅紅的嘴和爪子,喜歡在兩江水域巡游飛舞、覓食嬉戲,吸引眾多市民和攝影師前往觀賞、喂食、拍攝。
或是被熱情的山城市民所吸引,又或是愛上了這片土地,飛行數千公里,重慶已經成為它們每年必到的“打卡”之地。而這背後,蘊含的是山城人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待客之道。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的重慶勇擔“上游責任”,一以貫之學好用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走深走實産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兩化路”,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如今,良好的生態效應逐步顯現,大寫意的生態場景初露容顏: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取得初步成效,常見魚類資源開始逐步恢復;“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穩步推進,重慶形成了一批具有重慶特色、全國引領性的創新成果,將進一步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一年來,重慶超額完成了500萬畝營造林總任務和千里林帶30萬畝營造林任務,森林覆蓋率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在嘉陵江沿線,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風景線鋪陳開來,重慶嘉陵濱江生態長廊建設啟幕,將建成山水生態畫卷、人文風景珠鏈、智慧游憩秀帶……
水清、岸綠、天藍、景美。隨着重慶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不僅紅嘴鷗,一些珍稀的保護鳥類也越來越多地在朝天門、鴻恩寺等地出現。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一江碧水、兩岸青山,重慶這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正不斷吸引着八方來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