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積跬步以至千里 微電子科創智核加速形成

西永微電園鳥瞰圖

華潤微電子工程師正在檢查晶圓

  西部(重慶)科學城規劃面積1190平方公里,高新區直管園313平方公里。從空間上看,西永微電園的43.8平方公里僅僅只是上述兩個區域的一個節點而已。

  這個節點卻十分重要——

  讓重慶電子信息産業“無中生有”,並形成7000億元年産值的“第一支柱産業”,帶動重慶主城周邊10多個區縣形成電子信息産業配套。2021年,貢獻全市近10%的規上工業産值、40%的對外貿易進出口值。

  實力雄厚者,往往依託優勢,前行時大步流星。但作為重要節點的西永微電園,近年來卻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專注“微電子”,欲積跬步以至千里。

  “既然我們是微電子産業園,那麼‘微電子’就應該是我們的基因。”西永微電園董事長吳道藩説,如今,西永微電園就是要圍繞微電子産業園區、綜合保稅區、自貿試驗區和微電子科創街“三區一街”,系統性培植微電子産業,撕掉“代工”標籤。

  用“研發+製造”破繭“代工”

  “代工”,對西永微電園乃至整個重慶的電子信息産業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

  惠普在西永微電園落戶,拉開了重慶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序幕,也讓廣達、英業達等筆電製造商在西永聚集。隨後,在“代工”模式的推動下,重慶筆電産量開始迅猛增加。

  市經信委數據顯示,重慶筆電年産量實現了全球“7連冠”。去年,重慶筆電産量突破7000萬台,産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廣達更是早在2020年就成為重慶首個年産值突破1000億元的電子信息企業。

  但“代工”生産模式卻存在附加值不高,企業産值大,利潤卻不一定高;發展以品牌商訂單為主,缺乏主動權和議價權等劣勢。

  吳道藩對此有清晰的認知:“規模做大不稀奇,稀奇的是做大‘硬核’,比如有多少關鍵、核心零部件掌握在我們手中。在科技劇烈改變世界的今天,如果不在創新上大做文章,將來可能面臨‘斷崖’式下滑風險。”

  意識到這一點,西永微電園加大轉型升級的進程。為此,園區從企業入手,拿出專項資金引導每一家企業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加大研發投入,讓産品鏈向高端延伸、産品向高附加值轉型,以打造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終端産品製造研發基地。

  2019年智博會期間,西永微電園與英業達(重慶)公司簽署協議,利用園區筆電産業基礎,生産附加值更高的高端電競筆記本電腦。

  目前英業達生産的筆電産品,高端定制個性化電腦訂單佔到了80%,全球市場佔有率近20%,售價均在1萬元以上,最高售價甚至達到5萬元。

  如今,創新已刻入英業達(重慶)公司骨髓中,不僅每年在研發上投入上億元資金,更積極探索5G+工業互聯網的整合應用,包含系統灌裝、遠程監控、産品質檢等行業新興技術。

  製造業不再是成本優勢,而質量強勢才是正解。如今,西永微電園調整了産業升級路徑,從提供勞動力紅利向提供技術紅利轉變,以“研發+製造”更替傳統的“代工”模式。

  支持製造企業加快智能化改造,也是西永微電園推動筆電製造商創新的方式之一。

  組裝流程“機器換人”是電子製造業的痛點。廣達(重慶)公司正欲啃下這塊“硬骨頭”。

  在廣達生産車間,一條改造過的高度自動化組裝線正在運作。與其他組裝線不同的是,不少機械手臂等自動化設備“見縫插針”地放置在産線中,負責螺絲、轉軸及零配件安裝,而這些機械手臂大多數是廣達自行研發。

  廣達(重慶)公司技術經理&&,目前這條已經改造完工的高度自動化組裝線比一般自動化組裝線,自動化率再次提升30%,可以減少近一半的人力。

  如今,西永微電園累計投入20多億元實施150多個數字化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園區企業産線智能化已提升至85%以上,部分産線智能化率達95%以上。此外,國內某知名品牌PC研究中心已於去年落戶廣達,惠普研發中心、英業達高端服務器研發中心將在年底投用。

  在西永微電園副總經理陳昱陽看來,引導推動廣達、英業達這樣的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研發升級,不僅能優化企業生産效率和用工成本,還有另一個深層意義。

  “有時候做大存量,比新招商還要重要。”陳昱陽説,廣達、英業達這樣的百億、千億級企業是園區發展的基礎,通過智能化改造等方式,提升其産能,就等於每年多招了一兩個百億級項目,所以推動園區企業智能化改造,也是西永微電園固本強基、穩中求進的重要舉措。

  蓄力布局 構建“微電子産業生態”

  華潤微電子重慶園區建有國內唯一的觀光通道——通道的兩側各有一道透明玻璃墻,可分別看到8吋線的生産情況與12吋晶圓生産線的建設情況。同時,通道三面銀白色的墻壁環繞着一圈圈白色炫酷的LED燈帶,仿佛一條通往未來的“時空隧道”。

  某種程度上説,它也是一條跨越技術鴻溝的“時空隧道”。

  硅晶圓是最常用的半導體材料,其直徑越大,圓片上可生産的集成電路就越多,可降低單位成本。同時,因為均勻度等問題,直徑越大,對硅晶圓的材料和生産技術要求也就越高。

  華潤微電子重慶園區的8吋晶圓生産線與12吋晶圓生産線僅有一個通道的距離,但在技術層面,將使得重慶市功率半導體工藝技術水平實現大跨步提升,向世界一流看齊。

  這條産線體現了西永微電園的“未雨綢繆”。

  功率半導體是集成電路行業的重要門類,在電動化、智能化、綠色低碳趨勢下,在很多領域可謂供不應求。2021年,西永微電園與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及華潤微共同出資75.5億元,在華潤微電子重慶園區建設一條比肩國際最先進水平的12吋高端功率半導體晶圓生産線。

  “經過一年建設,目前12吋項目克服國內疫情和全球設備供應緊張等不利因素全速推進,進展順利,預計於今年四季度建成投産。”華潤微電子重慶園區相關人士説。這條産線建成後將形成月産3萬片12吋高端功率器件晶圓生産能力,實現與8吋晶圓生産線資源整合、統籌發展。

  隨着12吋項目、封測基地項目的有效落地,華潤微電子在重慶打造中國最大的功率半導體研發和製造基地的藍圖逐步在落地,目標越來越近。

  這也是西永微電園的目標。

  “作為全國唯一以微電子命名的産業園區,我們要不斷建設和完善芯片設計、製造、封測全産業鏈,努力打造全國最大功率半導體和重要的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製造基地。”吳道藩説,這也是西永微電園構建“微電子産業生態”,實現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

  為此,西永微電園對集成電路産業進行了全方位布局,無論是上游的IC設計、中游的晶圓製造,還是下游的封裝和測試,均有相應企業入駐。

  如今,西永微電園匯聚了中國電科、華潤微電子、SK海力士、聯合微電子中心、西南集成等20多家頭部企業,集成電路年産值佔全市80%,2021年獲評中國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十大特色園區。今年上半年,西永微電園集成電路産值更是逆勢增長18.1%。

  除了電路芯片,西永微電園還布局了芯片的“新賽道”。

  聯合微電子中心,有一條8吋光電融合中試線。這是由聯合微電子中心打造的光電集成高端特色工藝&&,打破了國外對光電微系統成套工藝的壟斷。

  相比傳統電路芯片,硅光芯片具有帶寬大,傳輸速度快、功耗低,並可與微電子工藝相兼容等優勢,在5G、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各個領域有巨大價值。光電集成高端特色工藝&&的推出,也標誌着西永微電園在硅基光電子領域搭建了國內前沿的、全鏈條的試驗&&。

  “這個&&目前從工藝、設計、封裝測試都能對外服務,能大大縮減流片時間,去年已經服務了近100家客戶。”聯合微電子中心相關負責人説。

  在芯片“新賽道”上,陳昱陽還透露了另一個重磅消息:西永微電園已經在謀劃碳基集成電路的布局。

  “通過前瞻布局新的技術路線,助力産業變革,才能實現換道超車。碳基集成電路是一個顛覆式技術,如果落成,有望解決我們在芯片領域卡脖子的問題。”陳昱陽説,目前已有相關研究院與西永微電園進行洽談。未來,西永微電園將通過聚焦前沿領域,培育前沿方向的産業生態,以更多科技創新“解鎖”高質量發展路徑。

  “産學研”一體化創新樣本

  西永微電園規劃建設了3棟連在一起的樓宇,電子科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微電子研究院分別入駐在這3棟樓裏。

  這一布局引發了微妙的化學反應:3個院校共用會議室、共享實驗室、共辦成果交流會,甚至學生之間的來往交流,都“連在一起”而變得頻繁。

  “我們3家研究院正在與華潤微電子、聲光電公司和聯合微電子等企業聯手謀劃,通過協同合作的方式,加速園區産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園區構建微電子産業生態。”電子科技大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説。

  這就是西永微電園作出上述“規劃”想要的目的。

  去年9月,三校開院揭牌,成果隨之而來。

  今年7月,首屆集成電路産學研融合交流會在西永微電園北理工重研院成功舉辦。會上,三校研究院共同發布集成電路“十大産學研聯合攻關”課題,曬出了包括進口芯片的替換和升級換代等多項技術成果。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這句話道出了西永微電園在園區內引入高校研究院的另一層目的。

  當下,微電子産業人才缺乏,培育人才和引入人才,如同“造血”與“輸血”,都不可或缺。高校入駐,是培育人才直接的方式。

  目前來看,“造血”取得了明顯成果:7月12日,電子科大重研院迎來了第二批70名聯合培養研究生;7月18日,西電重慶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舉辦了2021級30名産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啟動儀式;7月19日,電子科大重研院舉行了首屆聯合培養的71名研究生就業雙選會……

  “聽説北理工的研究生也到園區來了。現在我們感覺這裡更像一個國內微電子的聯合研究生院。”剛剛步入電子科大重研院研二學生小謝對未來在西永微電園的學習滿懷憧憬。

  西永微電園還與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建立研究院,同時布局引進了英特爾FPGA創新中心、鯤鵬計算産業生態重慶中心、SAP智能製造聯合創新中心、博世4.0創新技術中心、航天科工新一代通信技術研究院和國家級孵化器第一創客等研發孵化機構,為留在園區的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土壤。

  西永微電園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高端高校、世界一流的研發機構落戶?

  “我們提供了很多政策,同時也有很多獨有的優勢。”陳昱陽説,比如西永微電園主動出資,為高校建立研發實驗室。還有像中電科、聯合微電子等企業,可以將一些資源共享給這些院校,讓其團隊進行實操演練,這是很多地方無法做到的。

  在“輸血”上,西永微電園&&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開通一企一策、一團隊一策、一人一策等特殊通道,根據科研團隊和科學家本人的訴求,提供人性化通道和專業團隊服務等。

  科學研究是一條孤獨的賽道,科技人才需要特別關愛。在吳道藩看來,人才就像是種子,要千方百計把種子變成大樹。

  “‘栽好梧桐樹,不愁鳳凰來’,這是千百年來的共識和規律所在。”吳道藩説,城市拼的就是細節,環境好了,人氣、人才和人心自然就有了,區域價值也上去了。因此,西永微電園近年不斷釋放“城市升級”的信號,圍繞“幼兒園、小學、中學、就業、居住、看病、購物、休閒、健身”等人生重要節點,實現“功能+品質”的深度融合,讓居住在西永的企業員工和市民更舒心自豪,成為最近的“詩和遠方”。

  比如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留白”空間,提升城市“透氣性”,完善功能匹配。經過3年努力,新建改擴建道路23條,電網下地13.6公里,10余個生態停車場免費開放,西豐、永青小學、永祥中學陸續投用,科創街方案設計初步完成,童話世界公園也在加快推進。

  在服務園區人才方面,高標準打造人才公寓和人才食堂,博士和企業高管免費拎包入住,免費就餐;聯合專業醫療機構成立了脊養中心,為科研人員免費提供理療服務,提升人才“獲得感”、幸福度。

  諸多舉措帶動下,一個縮小版的“産學研一體化微電子産業生態”正在西永微電園悄然形成——

  産,三大高校周邊就是聯合微電子、中電科、華潤微電子等企業,推動高校與企業的無縫銜接。

  學,三大高校定向培養研究生,實現了人才集聚。同時,這些人才可以直接進入西永微電園的企業就職。

  研,三大高校均是在芯片研發領域的佼佼者,如今匯聚一處,各自在擅長的細分領域發力,又共同進步,協同合作。

  這是西永微電園想要的未來,也是西永微電園未來應有的模樣。(楊駿 圖片由西永微電園提供)

編輯: 葛琦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9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