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人工智慧訓練師職業技能培訓全面啟動

  8月3日,在2022年“AI+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上,我市首期人工智慧訓練師新職業師資班順利開班,來自全市智能化行業、職業院校等機構的共50名學員參加培訓。

  本次培訓是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經濟和資訊委員會、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重慶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聯合百度智能雲人工智慧(重慶)産業基地、重慶市“智能+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空間開展的首次培訓。此舉也標誌著我市人工智慧訓練師職業技能培訓全面啟動,將助力重慶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技能人才高地,為全國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人工智慧行業快速擴容

  什麼是人工智慧訓練師?人工智慧訓練師是隨著AI技術廣泛應用産生的新興職業,他們的工作內容有解決方案設計、演算法調優、數據標注等。在近年來國家人社部推出的新職業名單中,人工智慧訓練師被正式定義為一門新興職業並納入國家級職業分類目錄。

  重慶市“智能+技能”人才創新創業孵化空間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交通、智能醫療、智能農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慧訓練師日益成為助推高品質發展的生力軍,這份代表著新技術、新趨勢、新需求的新職業,正成為市場“香餑餑”。

  此前,LinkedIn(領英)發布《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AI)人才需求三年翻8倍,從業者達190萬,擁有十年以上從業經驗的人才佔比達65.4%。

  《中國人工智慧人才數據報告》表明,人工智慧相關崗位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最為“多金”。報告指出,人工智慧相關崗位應屆畢業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00元/月以上,畢業三年後的人工智慧崗位技術人員,平均月薪能在25000元以上。

  擴大“智能+技能”人才培養源頭供給

  人工智慧是國際競爭的核心領域,是國家戰略,也是我市産業需求和社會生産需求的高品質數字技能人才隊伍。

  重慶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培訓,有效擴大“智能+技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源頭供給,鋪天蓋地培養一大批數字技能人才,這必將促進重慶市人工智慧行業,政、産、學、研、用更好更快地發展,助力重慶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技能人才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訓班特別邀請到行業資深專家,包括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副教授何靜,中關村創新研修學院人工智慧學院講師、智慧雲未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智慧等。力求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傳播與方法技巧相結合等方式,培訓出重慶第一批“種子選手”。培訓內容包括人工智慧訓練師勝任力、數據標注、線上客服機器人訓練及運營、語音機器人訓練及運營、持續運營提升等方面。

  “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加速推進

  據了解,2021年11月18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批復同意重慶建立“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支援重慶在數字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以期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數字技能人才高地。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順應“智能+”融合傳統産業、“智能+”接棒互聯網産業發展趨勢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圍繞“智能+戰略新興産業、重點制造業”,重慶將有針對性地制定一批“智能+技能”職業培訓標準,建設一批“智能+技能”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大師工作室,開發一批“智能+傳統技藝”專項能力證書,打造“渝能人”“渝慧人”係列職業技能培訓品牌,組織開展“巴渝工匠”杯數字技能競賽。

  希望通過一係列工作舉措,努力加大傳統技能的“智變”升級,有效擴大“智能+技能”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源頭供給,促進數字技能人才培養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全力打造巴渝數字技能品牌,為重慶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提供堅強的技能人才保障和要素支援。力爭到2025年,全市數字領域技能人才達到200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50萬人以上。(記者 侯佳 實習生 馮心宇 )

編輯: 葛琦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9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