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究竟有啥? 公園重點建設內容出爐:11大項目、四個主題展示區

  長江三峽的雄奇險峻早已聞名於世,截至目前三峽地區已發現了諸多文化遺跡,足以證明長久以來三峽地區一直是人類繁衍生息的重要區域。而基於這些考古遺址、歷史遺跡,正在建設中的“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相信很多市民、考古迷都很好奇。

  答案來了——7月19日,重慶市文物局正式對外公布了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慶)的重點建設內容。巫山龍骨坡考古遺址公園、渝中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等11大重點項目名列其中。整個項目建設周期將一直持續到2025年。

  三峽地區遠古文明薈萃

  自2010年10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以來,目前國內已有36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遠古文明薈萃、存有大量各時期文化遺跡的長江三峽地區,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呼聲近年來一直很高。今年5月&&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中,也明確提到要“推動建設長江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重慶市文物局&&,建設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慶)旨在充分闡釋三峽地區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整個建設中,將採取大空間、長時段、多類型的整體保護、整體展示措施,探索三峽文物保護及三峽考古遺址、歷史遺跡公園的創新路徑,樹立文物保護創新綜合示範。

  11大項目四大功能區

  據介紹,整個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慶)將包含11大重點項目。

  這11大重點項目分別是:巫山大寧鹽場遺址公園、巫山龍骨坡考古遺址公園、涪陵816核工業和小田溪考古遺址公園、渝中老鼓樓衙署遺址公園、奉節白帝城保護利用、萬州天生城考古遺址公園、雲陽磐石城保護利用、江津石佛寺考古遺址公園、涪陵龜陵城考古遺址公園、兩江新區多功城考古遺址公園和忠縣皇華城考古遺址公園。

  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慶)按功能劃分,則可以將公園的重慶部分分為史前文化、巴文化、宋元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四個主題展示功能區。

  巴文化展示區主要包括小田溪墓群、大寧鹽場遺址,分別展示巴文化面貌,以及巴人鹽業生産史、古代商貿交通和制鹽工業化進程。普通市民及考古迷相對熟悉的渝中老鼓樓衙署遺址、白帝城遺址等則將在宋元歷史文化展示區中呈現,主要反映宋元軍事思想及山城防禦營建智慧。

  多個項目年內開建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這些三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慶)的重點項目中,有不少的具體建設計劃也已經對外公布。

  其中,巫山龍骨坡遺址的計劃於2023年-2025年在遺址的東部、西部進行發掘;公園建設計劃於2023年-2024年建成游客服務中心、博物館、考古工作站、研究中心和研學基地等。

  白帝城遺址的公園建設計劃今年建立白帝城遺址考古體驗研究中心,規模約1600平方米,並開展夔州博物館二期工程;大寧鹽場遺址也計劃於近年啟動一期修繕保護、編制二期修繕保護方案,並於3年內完成大寧鹽場遺址核心區環境整治、龍君廟遺址和三個車間保護展示等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完成巫鹽文化博物館。

  忠縣皇華城遺址考古工作,計劃今年完成考古勘探面積30萬平方米,並結合考古遺址公園展示利用的實際需要,對19組文物點開展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公園建設則計劃形成遺址保護與展示區、生態保育區、風景游覽區三個分區,並建設三峽考古遺址博物館。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

編輯: 韓夢霖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1112884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