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榮昌推動麻竹“長成”年産值3億元大産業

   20多年前,為推進退耕還林工作,榮昌林業部門從廣東省英德市引進麻竹品種,試種了12畝。

  通過多年發展,榮昌麻竹種植面積已達15萬畝,提高全區森林覆蓋率9.3個百分點,麻竹産業年産值達3億元左右。竹筍、竹材、飼料、有機肥等相關産品成為市場熱銷貨,“豬—沼—竹”低碳循環産業發展壯大,綠了山林,富了百姓。而這一切,離不開長期扎根一線的專家型幹部王玲的不懈努力。

  2009年,獲得農學碩士學位的王玲來到榮昌區林業科學技術推廣站工作。她積極下基層解決技術問題,手把手教竹農提高畝産量,邀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到田間地頭授課,還主動與森林公安部門&&,聯手打擊偷採竹筍行為。慢慢地,村民們對王玲越來越親近,遇到難題也習慣向這位“王技術員”諮詢、求助。

  隨着麻竹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榮昌涌現出一批筍竹企業,生産的火鍋筍、泡椒筍等産品頗受歡迎,但隨之也産生了新的生態環保問題。

  “麻竹筍蛋白質含量高,口感爽脆,但加工殘留物極易發酵酸腐。”王玲告訴記者,如不及時處理,其腐敗産生的液體及氣味會嚴重污染環境。

  為解決這一難題,王玲聯合高校、生産企業等單位技術力量組成研究團隊,大力開展技術攻關。經過反復試驗,最終集成了廢棄物循環利用多項關鍵技術,成功解決麻竹筍加工殘留物易腐爛、難貯存、污染環境等多項問題。同時,王玲還在榮昌雙河街道等麻竹集中種植區域倡導推廣“豬—沼—竹”低碳循環産業,將榮昌豬的糞便和麻竹筍加工殘留物處理納入種養循環。

  雙河街道麻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龔君奎告訴記者,得益於這一循環種養模式,轄區內的麻竹種植大戶們生意越做越好。

  去年底,王玲走上了新崗位,擔任榮昌區林業局副局長。她&&,將繼續圍繞林業增效和林農增收大力抓科研、強技術,努力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幹出新成績。

  記者 羅靜雯

編輯: 王龍博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5112848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