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已有11.59萬名易地搬遷群眾實現就業

  就業幫扶是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重要內容。1月7日,記者從市鄉村振興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1.59萬易地搬遷群眾實現就業。

  “脫掉貧困衣,穿上小康服。”在全市最大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黔江區城南街道青坪社區李家溪安置區,安置房的外墻上印着這樣一句標語。安置房周圍除了有學校、醫院、超市等生活配套設施外,還有食用菌産業園、多肉植物培育基地、服裝加工廠等産業。在李家溪安置區,每一戶有勞動力的家庭,均有1人以上實現就業。

  “搬到李家溪安置區後,我就在家門口的食用菌産業園上班,工資按計件算,多勞多得,打工的同時還能照顧到家裏的老人和小孩。”脫貧戶楊書説,如今不用去外地打工,自己對搬遷後的新工作很滿意。

  楊書易地搬遷後的成功就業,是我市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一個縮影。

  “通過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完善後續扶持政策,加大對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幫扶力度,強化産業、就業、配套設施建設等幫扶支持,目前産業覆蓋搬遷群眾5.41萬戶,有11.59萬名搬遷群眾實現就業。”市鄉村振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前不久,市發展改革委、市鄉村振興局等23個部門聯合&&《關於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做特做優特色産業、豐富拓展産品銷售渠道、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支持搬遷群眾自主創業、加強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等23項措施,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據了解,未來我市將完善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就業情況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通過進一步加強對建檔立卡搬遷群眾轉移就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就業幫扶車間、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公益性崗位開發等項目的支持力度,擴寬安置區農産品銷售渠道,優化創業融資服務進一步支持搬遷群眾自主創業等措施,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工作,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記者 蘇暢)

編輯: 朱俊潔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4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