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十四五”規劃》解讀

  近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制定了《重慶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為方便相關單位和社會公眾更好地了解《規劃》內容,現解讀如下:

  一、《規劃》&&背景和過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農業農村建設,作出實施大數據戰略和數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安排。農業農村部、中央網信辦印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要求,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推動智慧農業建設、加快發展農村電商等。《重慶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要求,推動生産智能化、鄉村數字化。

  在此背景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依據《重慶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2021—2025 年)》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充分發揮大數據智能化在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加速重慶市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進程,根據《關於組織開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組建了規劃編制工作專班。

  規劃編制工作專班與農業農村部有關司(中心)接洽&&,積極徵求趙春江院士等行業專家意見建議,與上位規劃銜接統一,形成初稿。在徵求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重慶市重點區縣、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相關處室和直屬單位意見,多次修改完善後通過市級專家評審,最終形成。

  二、《規劃》基本框架和主要考慮

  《規劃》共包括發展形勢、總體思路、主要任務、重點工程、保障措施五個部分。

  《規劃》總結了“十三五”期間發展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現在:實施“生産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行動,重慶市農業農村數字化水平達到40.3%,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規劃》分析了“十四五”期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挑戰主要表現在:信息化應用程度不高;基礎建設有待強化;數字化創新應用不強;資源統籌力度不夠;數據應用價值有待提升;人才支撐能力不足等。機遇主要表現在:一是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戰略發展方向,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二是當前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已進入以智慧農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以數字農業農村發展促進數字鄉村建設,以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新階段。三是隨着全市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農業農村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為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提供廣闊的空間。

  《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以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為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生産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鄉村治理數字化,不斷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打造西部數字農業農村發展高地。

  《規劃》確定了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即:堅持創新引領、堅持資源整合、堅持試點先行、強化支撐保障。

  《規劃》確定的目標是:到2025年,“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綜合信息服務&&、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國家級重慶(榮昌)生豬大數據中心建設初見成效,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採集和匯聚體系基本建成,天空地一體化農業農村監測網絡實現全域覆蓋,重要農産品全産業鏈大數據基本形成,智慧農業服務體系和農戶信用體系不斷深化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實現多領域突破,新建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00個,全市農業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150億元,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40億元,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以上,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超過50%,基本建成西部“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示範區。

  三、《規劃》確定的主要任務

  《規劃》提出了重慶市“十四五”期間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五大主要任務。

  一是強化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主要內容為建設“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構建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採集匯聚體系、農業農村天空地智慧化監測體系等2個基礎支撐體系,推動農戶信用、智慧農業服務、農業農村數字化地圖、農産品單品全産業鏈大數據等N方面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任務目標為,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1個基座+2大基礎支撐體系+N方面大數據應用”為總體架構的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實現多領域突破。

  二是提升産業智慧化水平。主要內容為以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為目標,新建一批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種業等智慧農業基地,加快推進農業機械、質量安全管控和農産品加工等數字化發展,探索保供産業和現代山地特色農業數字化轉型路徑,為全市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在重慶市各重點區縣,因地制宜建設數字化試驗示範基地,不斷推進不同區域農業産業數字化技術集成與示範引領,形成我市現代山地高效特色農業數字化區域發展新格局。任務目標為,到2025年,新建智慧農業試驗示範基地200個。

  三是促進經營服務智能化轉型。主要內容為大力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開展國家工程試點;持續開展重慶品牌農産品網銷行動,鼓勵發展電商新模式,加強數據監測分析,實現以銷定産目標;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豐富益農信息社服務內容,運用信息化手段服務産業發展和鄉村治理;持續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擴大培訓規模,提升農民信息獲取、使用能力。任務目標為,到2025年,力爭全市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40億元,全市農産品出村進城更為便捷、順暢、高效。

  四是推動數字農業農村技術創新應用。主要內容為通過“外引內育”方式,在農業生産、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創新落地一批數字化新技術,重點打造一批數字化新産品,複製推廣一批數字化新模式;強化“産學研”資源多元合作,發揮涉農科研院所和農業龍頭企業在智力、科技、人才方面的優勢,大力推進創新&&建設,拓展&&功能,結合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建設,加快開展數字農業農村創新研究;總結提煉一批數字農業農村新成果,加快推進新成果的轉化應用。任務目標為,到2025年,力爭建成國家級數字畜牧業(生豬)、種植業(柑橘)創新分中心。

  五是打造整合協同的信息化應用體系。主要內容為全面落實“雲長制”工作部署,全面整合農業農村信息系統和&&,深入匯聚農業農村領域數據資源,加快構建統一的對內對外管理服務門戶,探索跨領域、跨行業、跨單位的業務流程重組優化和機制創新,促進“設施共連、&&共用、數據共享、業務協同”。任務目標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為基座、“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為核心樞紐、多應用體系為業務支撐的全市農業農村信息化整合建設格局。

  圍繞五大主要任務,《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十項數字農業農村建設重點工程。即:農業農村大數據工程;基礎數據資源採集匯聚工程;農業農村天空地智慧化監測工程;單品種全産業鏈大數據工程;智慧農業推廣應用工程;經營數字化改造工程;新業態數字化提升工程;數字農業農村信息服務工程;數字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工程;政務信息化建設工程。

  四、《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為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明確了四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結合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數字農業農村規劃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統籌推進本地區數字農業農村建設。

  二是強化政策支持。具體措施為加大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投入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撬動作用,積極探索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機制和模式,壯大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力量,為數字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三是強化人才支撐。具體措施為培養造就一批數字農業農村領域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管理團隊;加強數字農業農村業務培訓,提高“三農”幹部、新型經營主體、高素質農民的數字技術應用和管理水平;以及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激勵制度。

  四是強化安全可控。具體措施為完善數字農業農村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規範,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體系架構,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體系。

 

編輯: 龔正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1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