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電影《跨過鴨綠江》緣何受市民青睞

電影《跨過鴨綠江》海報。(受訪者供圖)

  “太震撼了,感謝志願軍戰士,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向他們致敬。”12月26日,看完電影《跨過鴨綠江》後,市民劉雄在貓眼上寫下了這樣的推薦語。

  事實上,與他有相同想法的市民不在少數。重慶日報記者走訪我市多家影院後了解到,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的電影《跨過鴨綠江》自12月17日登陸各大院線以來,受到不少觀眾的青睞。

  票房突破5600萬元

  電影《跨過鴨綠江》的素材基本取自去年年底在中央一套首播的同名電視劇《跨過鴨綠江》。該片從戰略思維、志願軍將領的戰場謀略、前線志願軍戰士的浴血奮戰等多個維度,再現了東西兩線和五次戰役中一場場可歌可泣、盪氣迴腸的戰鬥,全面還原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這是我第二次看《跨過鴨綠江》了。12月17日,當《跨過鴨綠江》登陸院線之時,我就觀看了這部影片,被影片中志願軍戰士捨生忘死的精神深深震撼。”市民王冰説,之後,他用5天的時間看完了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決定“二刷”電影《跨過鴨綠江》,尋找那些被他忽略的細節。

  另一名市民曾敏則是“三刷”《跨過鴨綠江》。她説:“看完《跨過鴨綠江》後,我不僅重溫了電視劇,還購買了多本與抗美援朝相關的圖書,準備深入了解那段歷史。”

  CGV影城(來福士店)店長賈鵬&&,上個周末,部分影廳的上座率高達70%,“為滿足市民的需求,我們已經增加了該片的排片,讓更多人能了解那段歷史。”

  記者還注意到,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影廳觀看《跨過鴨綠江》,該片的熱度也持續提升。截至27日下午1時,《跨過鴨綠江》的全國電影票房總額已突破5600萬元大關,僅次於《誤殺2》《雄獅少年》《愛情神話》,成為今年賀歲檔一大亮點。

  多維度展現引發共鳴

  為何《跨過鴨綠江》會受到市民的青睞呢?

  “《跨過鴨綠江》之所以能受到觀眾的喜愛,首先是因為它所具備的‘正史’氣質。影片不僅嚴謹地按照時間的順序,展現了抗美援朝五次戰役的過程,勾畫出兩水洞、黃草嶺、飛虎山、三所裏、松骨峰、長津湖、漢江、鐵原、上甘嶺等標誌性戰役和戰鬥的全貌,還呈現了突襲戰、防禦戰、運動戰、陣地戰和坑道戰等多個不同特質的戰鬥場面,多維度地展現了全體志願軍戰士用生命捍衛和平正義,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自然能引發觀眾的共鳴。”重慶市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劉帆&&。

  劉帆還&&,作為我國首部全景式呈現抗美援朝戰爭的影視作品,《跨過鴨綠江》所採用的倒敘手法讓不少觀眾耳目一新。“《跨過鴨綠江》從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簽字説起,以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的第一人稱口吻來回憶。這樣既增加了影片的厚重感,又能讓觀眾更好進入劇情。”

  讓觀眾全面了解歷史

  《跨過鴨綠江》在故事走向、歷史事件、領袖人物和相關的重要形象上均遵循尊重歷史的創作原則,同樣是該片的一大亮點。“比如《跨過鴨綠江》在塑造‘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這一人物時,就沒有刻意地進行醜化,而是客觀地反映了他所制定的‘磁性戰術’對我軍進攻所造成的困擾,進而讓觀眾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那段歷史。”劉帆説。

  “更重要的是,不少觀眾之前雖然看過《英雄兒女》《長津湖》等以抗美援朝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但對於整個抗美援朝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和整體戰爭過程缺乏足夠的了解,《跨過鴨綠江》的推出無疑很好地填補了這一空白。”重慶本土編劇王智説。

  本報記者 黃琪奧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7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