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編制系列規劃讓“軌道上的都市區”更有溫度

  新華網重慶12月27日電(韓夢霖)27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消息,為了讓“軌道上的都市區”更加快捷、更有溫度,重慶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軌道“最後一公里”的換乘銜接規劃研究工作,持續編制了《中心城區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規劃》《中心城區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等多個規劃,著力構建軌道站點交通一體化換乘體系,提升軌道與步行、地面公交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換乘效率和品質。目前,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已完成,30個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已全部開工。

  據介紹,在《中心城區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規劃》的指導下,重慶市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工程建設目標任務已完成。中心城區105個軌道換乘公交停靠站建設改造和16個軌道換乘首末站建設工作已順利完成,基本實現軌道&&口100米範圍內公交換乘設施全覆蓋。

  在開展軌道與地面公交換乘整體提升工作時,廣大市民也普遍反映希望進一步提高軌道步行便捷性。為此,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開展了《中心城區軌道站點步行便捷性提升規劃》編制工作。

  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對中心城區167個現狀軌道站進行了詳細評估。重點評估了軌道站周邊800米範圍步行可達性情況,結合大數據技術,精細描繪周邊小區&&口、步道及過街設施有關情況,精準測算周邊市民從家門口步行10分鐘能否走到軌道站,並針對市民反映的過街設施與軌道&&口距離遠、地形高差導致的繞行和爬坡、規劃道路未建設、小區開口背離軌道站方向、人行道被佔用等突出問題以及關注率高的軌道站點進行了重點研究。

  規劃編制主要以面向近期實施的小工程、微改造來提高群眾的出行體驗,通過貫通周邊步道,修繕破損步道,建設人行天橋、地下通道和直升電梯,提升步行環境,減少繞行距離,實現軌道服務市民更便捷的目標。

  規劃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對60個存在步行便捷問題的軌道站點進行優化提升。在60個軌道站點提升改造全部建設完成後,預計近77萬人步行前往軌道站更便捷。其中,步行十分鐘就可到達軌道站的人數增加約33萬人,到達軌道站步行時間平均減少約5分鐘;同時,原來步行十分鐘就可到達軌道站的約44萬人繞行距離進一步縮短,到達軌道站步行時間平均減少約2分鐘。

  其中,2021年將實施30個軌道站點提升改造,涉及中心城區各區,按優化措施及效果可分為四類:一是步行環境整治提升類,著重改造提升既有步道地面鋪裝、升級安全防護設施及整治周邊環境等,主要包括上新街站、黑石子站、鳳西路站等11個軌道站;二是山地城市特色步道類,通過建設重慶山地特色的步梯道、電扶梯及垂直電梯等措施,克服地形高差阻隔實現步行連通,主要包括銅元局站、金竹站、牛角沱站等7個軌道站;三是老舊城區步行提升類,著重通過新建步道、天橋等手段打通老舊城區步行盲點,主要包括雙鳳橋站、磁器口站、海棠溪站等7個軌道站;四是城市新區未雨綢繆類,著重加快建設規劃預留的步道、軌道&&口等完善周邊步行網絡,主要包括高義口站等5個軌道站。

  重慶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會同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推進此項規劃的實施工作,中心城區各區是具體工程責任主體。截至目前,30個軌道站點提升工程已全部開工。

編輯: 劉文靜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