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1川渝科技學術大會 川渝兩地學者互拋“橄欖枝”

  新華網重慶11月20日電(邵以南)2021重慶英才大會今天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2021川渝科技學術大會是率先登場的重要活動之一。期間,川渝兩地科學技術協會聯合公布了一系列評選結果。部分與會專家學者通過數場專題報告,奉獻了精彩的學術碰撞。大會上,川渝兩地科技工作者紛紛展露出進一步強加協同、聯手攻關的期待,希望結出更多川渝科技創新“合作之果”。

2021川渝科技學術大會現場。新華網邵以南 攝

  打造川渝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學術盛會

  成渝地區是我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産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全國一盤棋新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今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邁入全面實施新階段,開啟了高質量發展新航程。

  2020年,川渝科協簽署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同年12月10日,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公開信息顯示,那次大會以“潛心鑽研·引領創新”為主題,川渝科協聯合評選出年度川渝一流學會、年度川渝最具影響力學術活動以及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優秀論文。

  重慶市科協黨組書記王合清説,單就川渝科技學術大會的舉辦而言,淵源並不長,卻是新階段下川渝推動學術深度融合對接,合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川渝科技學術大會面向川渝廣大科技工作者,旨在強化學術基礎、引領學術風尚、促進學術交流、打造學術品牌,推出一批優秀學術成果,發布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科技社團、科技期刊和學術活動,搭建川渝兩地綜合性、跨學科、開放性、常態化的學術交流平台。

  “我們要緊緊圍繞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努力把大會打造成川渝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學術盛會。” 四川省科協黨組書記毛大付&&。

  發揮各自優勢加快原始創新步伐

  本次大會公布了一批評選結果。它們包括:2021年度川渝最具影響力學術活動,2021年度川渝一流學會,2021年度川渝一流科技期刊,2021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優秀論文。值得一提的是,“川渝一流科技期刊”的評選係今年大會新增。

2021年度川渝最具影響力學術活動頒獎儀式。新華網邵以南 攝

2021年度川渝一流學會頒獎儀式。新華網邵以南 攝

2021年度川渝一流科技期刊頒獎儀式。新華網邵以南 攝

  “我們團隊的獲獎論文是關於人工智能領域一種新的全連接張量網絡分解。”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鄭玉棒説,此次獲得優秀論文一等獎,是評審專家對他們原創性成果的充分肯定,將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去開展從0到1的原始創新,潛心研究,解決一些“卡脖子”技術難題。

  在他看來,借助川渝兩地搭建的高規格學術交流平台,將更加有利於兩地高校發揮各自優勢,加快創新研究的步伐。“川渝是西部地區智能化的‘重鎮’。重慶一些高校在電子科學技術方面實力強勁,我們期待在學術資源上進行共享,發揮各自優勢加快原始創新步伐,讓更多成果能夠從實驗室走向應用、服務産業。”

2021川渝優秀科技學術論文一等獎頒獎儀式。新華網邵以南 攝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醫藥衞生類學術刊物。自1979年創刊以來,多次榮獲“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中國高校百佳科技期刊”等。本次大會上,被評選為“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四川、重慶在學術期刊的數量上處於全國中等水平,辦刊集約化程度不高,還需要更多的政策、資金、人才支持。”《第三軍醫大學學報》副主編冷懷明&&,衞生健康一體化發展是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未來,川渝醫藥專業學術期刊將進一步發揮“科研學術交流平台”和“理論陣地”作用,助力共同打造西部醫學中心和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全面提升成渝地區醫療服務能力。

  圍繞國家重大項目攻關展開更多合作

  本次大會安排了數場高質量的主旨報告。專家學者立足川渝科技合作,分享了各自領域最新成果與感悟。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作專題報告。新華網邵以南 攝

  針對大數據深化應用的新需求、新機遇、新挑戰、新思考,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認為:我們已經進入“數據、知識、網絡”三位一體的時代。大數據帶來了技術價值、商業價值以及行業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大數據安全、全球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挑戰。因此,需要加強解決數據治理、保護用戶權利、明確責任分擔等問題的能力,建立系統全面的大數據治理體系,從制度法規、標準規範、應用實踐和支撐技術等視角多管齊下,提供支撐。

重慶大學教授陳厚文作專題報告。新華網邵以南 攝

  今年5月,川渝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集中開工了一批“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大項目,其中就包括重慶市首個大科學裝置:超瞬態實驗裝置項目。重慶大學教授陳厚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的關鍵助力。“隨着成渝地區科技基礎設施硬體條件的不斷提升,未來會産出更多標誌性科研成果。川渝科技工作者將圍繞國家重大項目攻關展開更多合作,攜手攻克一批關鍵技術,服務、帶動産業發展。”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團隊主任、教授欽鵬作專題報告。新華網邵以南 攝

  多樣性種質資源是農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四川農業大學教授欽鵬團隊長期致力水稻種子資源的耐高溫研究。團隊從世界上各地收集了大約2000多種各種各樣的水稻種子資源。得益於成渝區域協同創新聯合基地項目,他們今年在重慶永川進行了種子基因組鑒定,建立了從未發現過的大量基因組織結構變異和基因拷貝數變異,揭示了其在調控産量、品質和抗性中的重要性。“川渝科技合作為我們打開了結構性研究的大門!” 欽鵬感慨道。

編輯: 陳蒙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8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