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太強國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記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體
2023-01-30 09:10:07 來源: 新華網
圖集

  新華社北京1月29日電題:航太強國征程上的青春之歌——記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體

  劉顯波、李國利、楊曉敏

  “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建成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太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

  這是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調度團隊的青年科技人才(2022年7月1日攝)。新華社發(張敬宜 攝)

  在這一個個成就的背後,有這樣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人——他們托舉神舟、遙控“嫦娥”、牽引“玉兔”、駕駛“祝融”,以九天攬月的雄心壯志和精測妙控的過硬本領,連奪22次重大航太任務全勝,在全面建設航太強國的新征程上唱響了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鍵指蒼穹,揮灑青春逐夢航太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直刺蒼穹。

  此時,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裏燈火通明,也是一派緊張忙碌景象。

  高健(左五)與同事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監測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情況(2021年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北京明白!”

  坐在調度臺前的北京總調度高健,冷靜沉著地發出一道道鏗鏘有力的指令。在統一調度指揮下,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經過自主變軌,成功對接空間站。

  “‘北京明白’,一句要練千遍,千遍只為一句。”今年28歲的高健,在多次重大任務中擔當總調度。他説:“只有真正懂得,才能真正明白,因為我的身後是中國航太。”

  月面採樣,難度極大。48小時內,航太器不僅要完成一係列規定動作,還要定時定點實施月面起飛,每一個動作,都需要地球和月球38萬公里之間的連線互動。

  與高健同為“90後”的鮑碩,是這個中心首位女調度。為順利完成任務,她在任務開始前的一個月就開始調整作息時間,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推演流程、模擬故障、練習密碼。

  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落月後,鮑碩從搭檔手裏接過採樣的接力棒,調度指揮機械臂準確完成每個動作,千余條指令從她口中發出,近萬句調度交互無一錯漏。最終,表取採樣封裝任務完成時間比預計整整提前了7個小時。

  2021年10月16日6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標誌著中國航太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圓滿成功。

  “整個對接過程是高動態的,神舟十三號飛船飛到空間站下方後,由于軌道不同,兩個航太器保持對接所需要的相對位置和姿態是很難的。”載人飛船任務型號團隊指揮喬宗濤介紹説,“我們需要精準控制飛船逐漸調整位置、速度和姿態,在安全的空間走廊內逐步與空間站完成對接。”

  航太器太空交會對接是世界航太領域內公認的最復雜、最難攻關的技術之一,世界上僅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掌握並成功實施這項技術。其中,徑向交會對接的難度更大。

  為此,41歲的喬宗濤帶領團隊積累了數萬個組合體軌道及姿態的倣真數據,進行了上百次的聯調聯試驗證,參與設計約2500個故障預案,攻克空間站組合體遮擋太陽能帆板、持續控制飛船大幅度的姿態調整和軌道維持、測控條件變差、地面狀態監測和應急處置難度增大等諸多難關。

  400米、200米、19米……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緩緩向天和核心艙平移靠攏,伴隨著“對接鎖緊完成”的密碼,廣袤太空中,神舟十三號與天和核心艙組合為一體。

  這些年間,他們已經記不得有多少次與朝霞為鄰,也記不得有多少天與星星做伴,那一行行代碼見證著中國空間站從“一”字構型到“L”構型再到“T”構型的變遷,也記錄下這群年輕人奮鬥道路上揮灑的青春汗水、綻放的歲月芳華。

  令貫星河,埋首熒屏屢創奇跡

  逐夢九天,從來就不是一條坦途。

  2021年5月,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經歷了兩度推遲發射的非常考驗。

  5月20日,第二次推遲發射的消息傳來,已經數日沒怎麼休息的中心總體主任設計師姜萍又開始了一場兩地同步與時間賽跑的艱難鏖戰——文昌,參試各方緊鑼密鼓排除火箭技術故障;北京,姜萍帶著年輕團隊爭分奪秒為天舟重新構建飛控方案。

  5日5夜不眠不休,他們將此前準備的方案一字一句重新梳理設計,拿出了成熟可靠的方案,並連夜開展相關聯調驗證,為5月29日實施發射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他們的精心護航下,天舟二號任務後續飛控節點均是“穩穩的成功”。探索永無止境,登攀永不停歇。經過他們的反覆演練和實踐驗證,終于在天舟五號任務中,創造了貨運飛船與空間站2小時快速交會對接的世界紀錄。

  于天一(右二)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參加嫦娥三號任務(2013年12月10日攝)。新華社發(王永亮 攝)

  遙操作團隊副總師于天一永遠忘不了2013年那個寒夜,嫦娥三號落月成功,玉兔號月球車代表中國第一次踏足月球,鮮艷的五星紅旗在月球綻放出絢麗的中國紅。為了這一刻,于天一帶領團隊連續奮戰,攻克“月面巡視遙操作”關鍵技術,讓夢想變為現實。

  嫦娥五號任務尤其是月面採樣階段,面臨時間約束緊、機械臂控制精度要求高等諸多挑戰。中心遙操作組組長榮志飛和團隊成員高效精準控制著上組合體的月面採樣分係統完成鑽取採樣和表取採樣,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決完成好黨和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這是榮志飛的莊嚴承諾。

  創新超越,勇攀新的科技高峰

  飛控任務智能規劃,通俗地説,就是用寫代碼的方式規劃在軌航太器和航太員每時每刻在天上要完成的任務。這一崗位被形象地稱為規劃航太器動作的“先知者”。

  嫦娥四號任務前,團隊裏面的“老同志”——45歲的中心高級工程師高宇輝,通過不斷努力,設計出一種基于作業的分層規劃模型,將復雜的遙操作簡化為幾次點擊操作。

  這種設計理念通過後續多個任務驗證,成為任務規劃一個很好的設計思路。在這些係統的技術基礎上,嫦娥五號月面採樣和祝融號火星車的任務規劃係統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劉傳凱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火星車模擬試驗場地講解任務情況(2022年6月30日攝)。新華社發(謝集瀟 攝)

  博士畢業後,劉傳凱選擇走進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把自己的機器人夢從地面延伸到了太空。

  嫦娥三號任務中,他利用所學知識,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面巡視探測任務的視覺導航,在地面遙控操作玉兔號月球車順利著月,開啟中國空間機器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

  受限于條件限制,空間機器人在太空或星表環境中還難以自主執行復雜的操作任務。地面遙作業系統,即機器人遠端操控係統,就成為地面操作員與空間機器人溝通的橋梁。

  劉傳凱敏銳地捕捉到這項前沿技術,傾注心血潛心研究。在探月工程、探火工程、空間站等任務中,他主導研究的遙操作技術一次次輔助浩瀚太空中的機器人,上演了一幕幕太空操作大戲——

  2018年嫦娥四號任務,實現了對月球車的一鍵式自動定位和路徑規劃;

  2020年嫦娥五號任務,我國首次月面無人表取採樣,實現機械臂操作定位與全程精確引導;

  2021年空間站任務,6次機械臂操作任務圓滿實施。

  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體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2021年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創新的事業孕育創新的精神,創新的精神推動創新的事業。中心領導介紹説:“如今,中心有65名青年人才擔任型號指揮、總師、設計師等職務,70%以上的技術創新來自青年團隊,80%的科技成果獎主要完成人是青年技術骨幹。”

  心至蒼穹,目盡星河。

  過去,這個年輕群體參與並助力了諸多突破——實現推進劑在軌補加、月背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地外天體點火起飛、攜帶月球樣品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

  未來,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火星採樣返回探測、木星係及行星際穿越探測、太陽係邊際探測……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群年輕人將會繼續勇攀新的科技高峰,協同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1
【糾錯】 責任編輯: 朱旭彤
北京要聞
  • 北京市多個重點功能區獲得253項市級賦權
    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由部分重點功能區管理機構和區政府有關部門行使一批市級行政權力等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由平谷區政府有關部門在峪口鎮約64.5平方公里區域內行使58項市級行政權力,其中包括企業投資項目核準(不含工業和信息化投資項目) 、年度投資計劃辦理(不含政府投資項目)等。
  • 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保集中參保明日截止
    2023年度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集中參保將于1月31日截止。據市稅務局介紹,為了更方便參保人員繳費,共開設銀行APP繳費、銀行協議(批量)扣款繳費、電子稅務局繳費及銀行櫃檯繳費四種方式。
  • 外貿發展跑出“加速度”北京進出口規模創新高
    在海關的保駕護航下,北京外貿發展跑出“加速度”,2022年北京地區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對全國進出口增長貢獻率居全國首位。
  • 北京大視聽春節專區瀏覽破百億 創3年瀏覽量新高
    兔年春節,由市廣電局統籌全市網絡視聽優質資源打造的“北京大視聽過大年”專區,截至昨天累計瀏覽量破百億次,創3年來專區瀏覽量新高。
  • 門頭溝密雲入選2022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22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名單,60個縣(市、區)榜上有名,本市門頭溝區、密雲區入選。
北京:兔年開工首日見聞
北京:兔年開工首日見聞
鐵路客運迎來返程高峰
鐵路客運迎來返程高峰
北京:觀影度新春
北京:觀影度新春
新春送“福”
新春送“福”

01007006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2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