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的京城處處美景如畫。石景山區阜石路旁的花語公園,彩葉繽紛,一步一景,吸引周邊居民在這裡晨練、游玩、賞景,被他們稱為“我家後花園”。(特約攝影 李文明)
近日,隨着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名單公布,石景山成為本市首個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中心城區。4年創森時間,石景山修復生態、挖潛增綠,一改過去重工業城市灰頭土臉的形象,構建起“山環水繞、綠軸穿城、綠鏈串園”的森林城市空間布局,京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生態格局初步顯現。
走進位於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內的南大荒濕地,大片的金色蘆葦隨風搖曳。中心區的布水池將經過處理的中水注入周邊30余公頃的濕地,經過自然凈化提升到Ⅲ類水質後,流入旁邊的永定河。
僅僅在4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河灘荒地,植被稀少、砂石遍佈。濕地的建設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格局,還吸引白鷺、綠頭鴨等野生水鳥到此安家,蘆葦、香蒲、荷花等40余種濕生和水生植物生長繁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採訪時,記者正巧遇到一個小型旅游團到此休閒觀光,其中一位叫王全喜的老爺子更是從天通苑特意趕來,大家一起在濕地拍照、賞景,不亦樂乎。
修復生態水系,縫合城市空間,拓展民生服務功能和生態廊道潛力,是石景山創森成果的一大特色。除了南大荒濕地,去年十一前夕開園的北京冬奧公園,更是將首鋼園與蓮石湖公園、永定河休閒森林公園等1142公頃的河畔綠地串聯起來,打開了過去封閉的首鋼廠區圍墻,縫合了石景山西部區域城市空間界面,實現全區由背河發展向擁河發展的華麗轉變。
“石景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山區佔全區總面積的23%,另外還有永定河穿城而過。所以我們在2018年啟動創森時,就規劃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態格局,通過構建山、河、軸、鏈、園的綠色生態體系,實現‘山環水繞、綠軸穿城、綠鏈串園’。”石景山區園林綠化局局長毛軒介紹。
然而,石景山在北京城區中面積並不算大,只有80多平方公里,想要如期實現創森目標,就要從現有城市空間內“摳”出綠化空間。為此,石景山從棚改、拆違兩方面入手,見縫插綠,“擠”出新的公園綠地。例如棚改上樓的衙門口居民,如今在家門口就坐擁90余公頃的衙門口城市森林公園;西五環邊的松林公園拆除違法建設後,通過綠化栽植、恢復生物多樣性,使公園重獲生機。
創森4年來,石景山共新建和改造大型城市公園25座,社區公園、口袋公園與小微綠地54處,新增和改造提升綠地總面積近400公頃。全區森林覆蓋率達31.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4.16平方米,全區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3.8%,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9.32%,接近全覆蓋,位居全市第一。如今,當年創森的美好願景已基本實現,“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石景山初步顯現。
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並沒有讓石景山停下提質增綠的步伐。毛軒&&,接下來全區將保護和管理好現有綠地資源,同時在園林綠化建設質量上做提升。例如,石景山將在西山建設長40余公里的山地綠道,東至東茶棚(遺址),南至法海寺,西至黑石頭路,北至和順門,包含主環線和步道線,為市民提供親山近水、便捷通達的綠道休閒體驗。(記者 孫雲柯)
(原標題:中心城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出爐 石景山一半山水一半城)
-
一半山水一半城 石景山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出爐
近日,隨着新一批國家森林城市名單公布,石景山成為本市首個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中心城區。4年創森時間,石景山修復生態、挖潛增綠,一改過去重工業城市灰頭土臉的形象,構建起“山環水繞、綠軸穿城、綠鏈串園”的森林城市空間布局,京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麗生態格局初步顯現。
-
京唐城際鐵路開始試運行 北京通州至河北唐山最快39分鐘
記者11日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京唐城際鐵路聯調聯試工作圓滿結束,開始試運行。
-
銀保監會擬修訂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中國銀保監會11日對外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
-
15年如一日 ——一名城市濕地守護人的堅守
2007年,張庚來到翠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工作,至今已堅守15年。
-
新華全媒+丨外賣小哥的一天
11月11日,北京迎來入冬以來首場降雨,與清冷的天氣比,快遞小哥欒玉帥忙得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