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覺得這個春天格外“冷”?5月14日,國家氣候中心介紹,4月以來我國冷暖起伏顯著,京津冀氣溫波動幅度為歷史同期第二大!
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春季是過渡季節,氣溫波動明顯。據了解,今年在拉尼娜背景下,4月以來有6次冷空氣頻繁影響我國,致多地發生極端降溫事件。縱使4月以來我國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六高,但由於氣溫起伏程度大,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多次都是降溫的中心區域,氣溫波動幅度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大,冷暖起伏特徵尤為突出,給人感覺這個春天格外“冷”。
京津冀冷暖起伏特別明顯
今年4月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3.2℃,較常年同期偏高0.8℃,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六高,與全球變暖趨勢一致。
4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平均氣溫為15.5℃,較常年同期偏高0.5℃;該時段內,日平均氣溫最低值(8.5℃,4月1日)與最高值(23.9℃,5月4日)相差15.4℃;平均氣溫的標準差(偏離平均狀況的程度)為 4.5℃,較常年同期(3.0℃)偏大1.5℃,為1961年以來第二大,僅次於1965年的4.7℃,表明氣溫變化幅度大;京津冀地區平均最高氣溫的標準差為5.6℃,也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大。
起伏大不是受湯加火山影響
近期我國中東部冷暖起伏大並不是湯加火山影響下的全球平均氣溫偏低的特徵,而主要是受到大氣環流階段性波動和熱帶海溫異常的影響。
4月以來冷空氣(寒潮)過程頻繁,尤其是4月下旬以來連續3次寒潮過程。頻繁的冷空氣活動與歐亞中高緯西風帶環流的階段性波動大密切相關,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東亞槽階段性增強,引發3次寒潮天氣過程。另外,受拉尼娜事件的持續影響,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大且階段性波動明顯,這為冷空氣頻繁影響我國提供了有利的氣候背景條件。
6月需重點關注高溫影響
根據中央氣象&預報,預計未來10天(5月14日至23日),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江漢、江淮、江南、華南及河南、貴州等地氣溫偏低2至4℃,北方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23日以後,南方氣溫將逐步回升。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5月28日至6月11日,除雲南、廣西西部、海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隨着季節進程推進,6月開始要重點關注高溫的影響。(記者 駱倩雯)
-
冷暖起伏顯著 京津冀氣溫波動幅度歷史同期第二大
頻繁的冷空氣活動與歐亞中高緯西風帶環流的階段性波動大密切相關,烏拉爾山阻塞高壓和東亞槽階段性增強,引發3次寒潮天氣過程。國家氣候中心預計,5月28日至6月11日,除雲南、廣西西部、海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餘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
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5例
-
5月16日起 北京市12個區將繼續進行三輪核酸篩查
昨天,市衛健委黨委委員王小娥介紹,12個區將繼續進行三輪區域核酸篩查。市民要按照社區、樓宇、單位安排,繼續支持配合核酸篩查,做好自身防護,有序排隊,不聚集、不扎堆、不插隊。
-
北京海淀:保障三才堂水清木華園居民生活
5月14日15時至15日15時,北京市海淀區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15例,其中有6例居住在海淀區中關村街道三才堂水清木華園。鋻於病例在該小區活動較為頻繁,對三才堂水清木華園實施封控區管理。
-
北京:16日起12區繼續開展三輪核酸篩查
北京社會面仍存在隱匿傳染源,疫情傳播尚未完全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