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介紹,通過生態補水,全市已新增23條有水河道,增加有水河長418公里,增加水面32平方公里,密雲水庫蓄水量達33.59億立方米,突破歷史最高紀錄。北京市地下水位連續六年回升,截至11月19日,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為16.93米,地下水水位比年初回升4.98米,地下水儲量增加25.5億立方米,實現了“藏水於地”的目標。
大範圍的跨流域生態補水,還使一些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生態功能得到恢復,水生動植物種群穩步增加,黑鸛等一批珍稀水禽成為常客留鳥。水生態健康狀況持續改善,主要河湖實現了水清、岸綠、安全、宜人,也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舉辦營造了良好的水生態環境。
此外,全市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十三五”期間,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5%,劣V類斷面全面消除,再生水利用量達12億立方米,142條段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並得到長效鞏固,累計整治小微水體890條。(記者 王斌)
北京要聞
-
“站城融合”可提供4萬餘就業崗位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副中心站綜合樞紐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介紹,建成後,單向日均客流量將能夠達到47萬人次,其中鐵路單日發送量將達到13.6萬人次。
-
運河商務區註冊企業超1.4萬家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運河商務區獲悉,截至目前,運河商務區共有註冊企業14765家,運河商務區啟動區各開發項目累計完工建築面積414萬平方米,“十四五”期末,運河商務區核心啟動區將實現項目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
-
副中心三大建築外立面年內亮相
昨天雖天氣寒冷,但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建設現場卻是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運河博物館又名“運河之舟”,其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日接待量約為6000人次。
-
生態補水吸引一批珍稀水禽留京
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楊進懷介紹,通過生態補水,全市已新增23條有水河道,增加有水河長418公里,增加水面32平方公里,密雲水庫蓄水量達33.59億立方米,突破歷史最高紀錄。北京市地下水位連續六年回升,截至11月19日,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為16.93米,地下水水位比年初回升4.98米,地下水儲量增加25.5億立方米,實現了“藏水於地”的目標。
-
傳統商圈加快改造 52個商圈1至10月零售額增37%
由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局聯合主辦的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市民對話一把手”專題訪談節目前天起與廣大市民見面。電子商務作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在保供給、促消費等方面作用突出,是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