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題:減貧脫貧 交通先行——各界人士共話可持續交通與消除貧困
新華社記者周圓
交通在全球消除貧困中扮演什麼角色、疫情下如何鞏固減貧脫貧成果……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消除貧困”成為各方屢屢提及的關鍵詞。
消除貧困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其列為首要目標。交通將在消除貧困中發揮關鍵性作用,是與會人士普遍的共識。
“中國建設可持續交通的經驗值得借鑒,特別是在通過交通發展助力減貧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這是聯合國選擇將中國作為大會承辦方的原因之一。他希望通過此次大會,中國能與其他國家分享經驗,助力區域性或國際性的可持續交通發展。
要想富,先修路。“建設可靠和可負擔的交通基礎設施,在減貧脫貧中起着基礎性、先導性作用。”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説,中國政府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四好農村路”為牽引,積極推進貧困地區建設外通內聯、通村暢鄉、客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大力提升城鄉客貨運輸服務水平,為貧困地區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統計顯示,目前中國的農村公路總里程已超420萬公里,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農村全部鄉鎮建有郵政局所,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農民“出行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道路通,則百業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院長石寶林介紹,根據貧困地區不同的發展特點,中國交通主動融合特色産業、電商、文化旅游等,探索出“交通+”發展模式,有效帶動了種養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特色産業發展,為貧困地區群眾打開了脫貧致富的大門,也為全球減貧脫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
“以農業為例,很多研究都證明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能夠實現農業生産地和市場的聯通,從而改善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科學家伊斯瑪罕·埃洛阿菲説。
從世界範圍來看,交通運輸尚未實現“不讓任何人掉隊”的目標。“全球很多農村地區仍然沒有良好的交通運輸環境,沒有辦法享受到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務。”亞洲開發銀行交通運輸業集團首席執行官詹姆斯·萊瑟説。
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給全球減貧脫貧帶來巨大挑戰。數據顯示,疫情導致全球在消除貧困方面倒退數年,有些國家或地區甚至倒退十年,目前已經使近1億人陷入極端貧困。
如何鞏固減貧脫貧成果?李小鵬&&,中國交通積極應對疫情挑戰,堅持“一斷三不斷”,即阻斷病毒傳播渠道,保障交通網絡不斷、應急運輸綠色通道不斷、必要的群眾生産生活物資運輸通道不斷,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提供了有力支撐,鞏固了減貧脫貧成果。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面對挑戰,劉振民認為各方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制定並實施更多支持貧困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的政策,充分發揮交通運輸支持經濟復蘇的重要作用。
李小鵬倡議,加強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管理、養護和運營,推動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向偏遠地區延伸、向貧困居民覆蓋,提高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讓貧困地區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同時,推進全球交通合作,為全球經濟復蘇打好基礎、做好服務、當好先行等。
-
北京122天“超長汛期”下雨79場 氣候變化將有哪些影響?
-
北京本週陽光唱“主調” 夜間氣溫依然很“高冷”
在經歷了今年下半年來最冷雙休日之後,今天(10月18日),北京將在陽光中拉開本週序幕。預計本週,北京都將晴天唱“主調”,白天的最高氣溫普遍維持在15~17℃左右,但夜間氣溫仍然較低,最低氣溫普遍在2~5℃左右。
-
北京汽車産能轉型加速 年産十萬純電車項目開工
-
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積極啟幕 聚焦“經濟韌性與金融作為”
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將於10月20日~22日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經濟韌性與金融作為”。屆時,全球400余位重量級嘉賓將圍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熱點議題進行討論。
-
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更加突出議題豐富性、嘉賓國際化
據介紹,論壇年會下設“實體經濟與金融服務”“綠色發展與金融擔當”“雙向開放與金融合作”“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治理體系與金融安全”5個平行論壇,共設置35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