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人事 政情 本網 旅游 圖片
新華網 > > 安徽頻道 > > 正文

當涂:山水“顏值”變産值

2023年04月10日 16:55:05 來源: 當涂縣委宣傳部

    獲安徽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優秀”,連續7年入選“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2022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69元,再度蟬聯全省縣級第一。這是當涂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出的一份靚麗答卷。

    打造“精緻大青山” 發力生態價值轉換

    大青山腳下的桃花村擁有“十里桃花,萬畝果園”,隨着“桃花品牌”名聲大振,大量的游客帶來了更多商機,村民興辦農家樂、民宿的熱情高漲。目前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已擁有農家樂、民宿100余家,三星級以上農家樂22家,其中水墨生態農莊、九間堂、三閒山舍、桃花塢等4家民宿榮獲“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稱號。

    去年以來,該縣按照“微改造、精提升”原則,實施精美環境、精品産業、精細治理提升行動,推進“精緻大青山”建設。重點開發以李白墓園、太白草堂為代表的李白文化,以謝公祠、雲霧禪林為代表的南北朝文化,以晉墓群、明代琉璃瓦窯址為代表的“源”文化,打造環大青山文化旅游圈。同時,與“鄉愁”主題相結合,引入蘇浙等地標杆企業,打造高嶺、萬山、黃塘等民宿集群,探索“民宿+田園風光”“民宿+康養”“民宿+文化”“民宿+美食”模式,打造集“吃、住、行、游、娛、購”於一體的休閒農旅新模式。

    創新“打擂比武”制度 激活人居環境整治

    近年來,該縣圍繞農村“三大革命”,通過實施“打擂比武”制度,紮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連續7年入選“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

    實行“打擂比武”,做到你追我趕有動力。一是明確規則。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重點,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建立目標導則和問題導向,科學制定詳細的考評標準,確保村莊整治提升成效。二是集中發布。縣級制定年度“打擂比武”計劃,原則上每季度舉行一次,每季度集中發布,營造濃厚比賽氛圍。三是自主選兵。每季度“打擂比武”的行政村由鄉鎮自主推薦。

    創新測評方式,做到真比真賽出實效。一是隨機抽取,直面問題。測評鄉鎮隨機抽取,每個鄉鎮(園區)自主上報1個行政村作為“打擂比武”對象,考評組到達“打擂比武”行政村後,現場隨機抽取1個行政村、1條村莊沿線主幹道、1個村莊溝塘及周邊田塊進行測評;考評人員隨機抽取,不打招呼,不做準備,直達現場,直面問題。二是多重測評,確保公平。創新“鄉鎮自評+交叉互評+專項督察”模式,做到“打擂比武”全過程鄉鎮主動參與,測評組規範公平,督導組嚴格負責。三是點評反饋,立時整改。實地察看完成後,考評組就檢查總體情況、整治成效和存在問題等形成考評意見,反饋至各鄉鎮、園區,各鄉鎮、園區根據反饋情況做到立行立改。

    生態養蟹“綠”起來 河蟹産業“鏈”起來

    “如今推行生態養殖,實行水面水體生態保證金制度,現在不僅要管養殖,還需要管水質,不能投放任何對水體有污染的物質,確保在發展水産的同時不影響水質。”烏溪鎮永保村養殖大戶楊元説。

    據當涂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實施養殖水體生態保證金制度,按照承包款的3%至5%收取水質保證金,目的是倒逼生態養殖。

    該縣開發出以“種草、投螺、稀放、配養”為核心的河蟹健康生態養殖技術,並成功推廣。改變了傳統的養殖模式,實現了以漁潔凈水質,以水美化環境,養殖水域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Ⅱ、Ⅲ類標準。

    養殖技術生態化,養殖設施現代化。身在當涂縣城的湖陽鎮均慶河蟹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徐文傑打開手機,點開智慧漁業軟體,就能看到遠在&&外的蟹塘裏的實時水溫、溶解氧和酸鹼度。

    作為全市水産養殖領域上線的首套智慧管理系統,這套系統通過運用物聯網、5G等新技術,24小時水質自動在線監測,並將參數實時傳輸至監測中心和技術人員的手機。實現養殖環境自動調控、病害智能監測,從而達到增産增效的目標。

    近年來,該縣加快示範園區(場)創建,推動現代漁業發展。以漁業為主體的“當涂縣現代農業示範區”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以培育河蟹養殖龍頭企業為抓手,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吳黎明)

    

[責任編輯: 鐘紅霞 ]
敬請關注“新華網”微信公眾號
01007013001000000000000001111207112950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