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解放軍陸軍的“進階之路”——集團軍的前世今生
2017-04-28 07:32:15 來源: 新華社解放軍分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2017年4月27日,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答記者問。李愛明 攝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 題:解放軍陸軍的“進階之路”——集團軍的前世今生

  楊雅雯、沙洋波、丁鵬

  在27日舉行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楊宇軍透露,中央軍委決定,陸軍以原18個集團軍為基礎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

  2013年發布的《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白皮書,首度公開了原18個集團軍番號和所屬大單位。其中,原瀋陽軍區下轄原第16、39、40集團軍,原北京軍區下轄原第27、38、65集團軍,原蘭州軍區下轄原第21、47集團軍,原濟南軍區下轄原第20、26、54集團軍,原南京軍區下轄原第1、12、31集團軍,原廣州軍區下轄原第41、42集團軍,原成都軍區下轄原第13、14集團軍。

  在解放軍的發展歷程中,陸軍最初用的是“軍”或“縱隊”的番號;1948年,野戰部隊實行正規編制,“縱隊”改為“軍”;1985年,“百萬大裁軍”時又將“軍”升級為“集團軍”。

  縱觀陸軍歷史,每一次編制調整都順應了時代潮流。

  資料圖片:1955年4月在中南海勤政殿陳列了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55式軍銜服裝經國務院第十八次會議批準,于1955年10月1日起開始配發。圖為將軍們身著55式軍裝合唱。

  整編:從70個軍番號到18個集團軍

  解放軍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裏曾多次整編,早在紅軍就有“軍”或“縱隊”的番號。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普遍採用“縱隊”作為主要戰役編制。

  1948年,西柏坡會議明確提出把當時的51個縱隊280萬人逐步擴展到70個縱隊500萬人。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頒發了《關于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將全國各大戰略區部隊進行統一整編,規定“軍”的番號排列數目為70個。這也就是解放軍歷史上70個軍的番號由來。

  隨後,解放軍正式實施統一番號。至1949年12月,解放軍共使用了61個軍番號。

  1950年4月,61個軍中的8個軍部被撤銷。朝鮮戰局逐步穩定後,陸軍又在53個軍的基礎上再次精簡整編了19個軍,另新組建了3個軍。此時,陸軍共有37個軍。

  到1961年,陸軍共編31個軍。“文革”時期,陸軍又恢復了5個軍的編制,使陸軍軍擴為36個。1984年,原第38軍和原第39軍開始機械化編制。至1985年,解放軍陸軍精簡縮編為35個軍。

  1985年,中國進行“百萬大裁軍”,陸軍共撤銷了11個軍部,保留至24個軍,並將原先以步兵為主的軍,升級成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上世紀90年代,解放軍再次改革,陸軍撤並了3個集團軍,並將一批師縮編為旅。

  2003年,解放軍再次撤銷3個集團軍。至此,解放軍保留下了18個集團軍。

  資料圖片:官兵們告別了“一支步槍、一個彈帶”的歷史,新配備了防風鏡、新型頭盔、新型戰術手套、夜視儀、攀岩繩等十余種單兵裝具,“叢林猛虎”如虎添翼,單兵叢林作戰的自身防護、生存和機動能力大幅提升。

  變化:由人海戰術向高尖端作戰轉型

  1985年,“百萬大裁軍”後,中央軍委決定將保留的24個軍集團軍化,這為陸軍帶來了全新的改變。

  集團軍將步兵、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電子對抗兵、航空兵等諸多兵種納入,每個集團軍編成內的各兵種的火力、突擊力和機動作戰能力都大大超過了原軍。同時,集團軍內專業兵種的數量超過了步兵,炮兵的數量居第一,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

  在作戰行動越來越迅速的今天,軍兵種反應機動能力越來越受各國軍隊的重視。早在1985年,中央軍委就決定在原第38軍和原第39軍,各選一個主力師試點機械化師編制,因而誕生了解放軍最早的2個機械化師,極大的提升了軍隊在戰時的快速機動能力與戰時火力。

  集團軍的設立使得陸軍人數不再像單純步兵軍時那樣龐大,集團軍使得陸軍更加“精兵、高效、全能”,使得陸軍由數量向品質轉變、由人海戰術向高精尖機械化作戰部隊轉型。

  “由步兵軍轉變為多兵種合成的集團軍,是人民解放軍在建設現代化合成軍隊道路上邁出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軍事科學院軍史研究室主任郭志剛認為,從縱隊發展到步兵軍,由步兵軍整編為集團軍,中國陸軍一步步邁向現代化。

  資料圖片:原瀋陽軍區某集團軍在冬訓過程中堅持迎寒而上,從實戰出發,從難從嚴組織訓練,砥礪精兵。

  期待:“最強軍改”向信息化作戰邁出新步伐

  從61個軍向18個集團軍的轉變,是解放軍在改革發展過程中由大兵團人海戰術向摩托化步兵協同再到機械化作戰的轉變。而此次調整組建新的集團軍,更是對陸軍機動作戰部隊的整體性重塑,是建設強大的現代化陸軍邁出的關鍵一步,對于推動解放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世界軍事強國在局部戰爭中總結經驗,“空海一體戰”“網絡空間戰”等信息化作戰理念被不斷提出並付諸實踐。

  信息化戰爭的發端可以説主要來自2次海灣戰爭。海灣戰爭以出人意料的結局,向全世界展示了信息化作戰對機械化作戰的絕對壓制,標誌著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近年來,作為海灣戰爭的主戰國,美國提出了“一體化軍事戰略”和“全球一體化作戰”概念,並以此為牽引,優化部隊結構,加強部隊品質建設,提出一係列先進作戰理念,力求率先掌控制空權、制海權和資訊主導權。

  只有實戰才能檢驗部隊的戰鬥力水準。2008年的俄格戰爭,暴露出俄軍無法有效組織黑海艦隊和陸軍以及空軍部隊的戰場協同,聯合指揮效率低下。為此,2010年,俄軍宣布將原來的6大軍區合並為4大軍區,緊接著,取消陸軍的“師—團”建制,實行“軍—旅”制,共編11個集團軍,按功能組建了113個常備旅,這些旅具有顯著的模組化特點,更加適應信息化作戰的需求。

  2015年,中國“最強軍改”揭開序幕。如何適應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此次陸軍調整組建集團軍帶來的變化令人期待!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俊松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
    2017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智能工廠”創造價值
    2017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智能工廠”創造價值
    和死神賽跑的人們這樣打磨“金剛鑽”
    和死神賽跑的人們這樣打磨“金剛鑽”
    “飛豹”起飛三連拍 跟著戰機心飛翔
    “飛豹”起飛三連拍 跟著戰機心飛翔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3112088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