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們認為,這彰顯了我黨執政的新理念。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提法,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任的精神。”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説。
“我挺高興!” 十八大代表、46歲的山西省右玉縣楊千河鄉南崔家窯村農民余曉蘭在談到報告單章論述“生態文明”、報告第一次提出“三大發展”理念,以及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被列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時欣慰地説,“在我們右玉,綠色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陜北黃土高原的溝壑間,如今出現了一座“森林城市”。十八大代表、延安市委書記姚引良説,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延安在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礎上,將300萬畝山地退耕還林,同時人工植樹造林50萬畝,建成了一個生態延安。
十八大代表、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董事長宋志平説,現在我國經濟基數大,不可能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否則資源環境承受不了。在新的歷史階段,科學發展觀為我們提供了在如何保持較快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十八大代表、內蒙古阿巴嘎旗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廷•巴特爾説。“我在牧區工作了38年,切身體會到踐行科學發展觀對草原環境的影響。這些年,我們搞劃區輪牧,發展大畜、壓減小畜,草場壓力減輕了,牧民腰包也鼓了。”他介紹,今天的薩如拉圖雅嘎查,牧草高達1米多,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村,每年夏季引來成千上萬的游人。
惠州是首批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單位之一,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人本立市、科學發展的路子。十八大代表、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説,從我們的實踐看,只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為人民謀福祉,就能處理好“舍”與“得”的關係,實現“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兼得。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為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十八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解釋説,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適應自然的限制條件,綠色發展則要求人類更主動把握自然的發動因素;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産。
代表們認為,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擴展為“五位一體”,這一布局,對應着全國老百姓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大權益。特別是通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黨和國家將在實現當代人利益的同時,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王瑩 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