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中國夢”:讓美麗中國永續發展
2012年11月09日 22:02:41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新華社十八大代表手記)“中國夢”:讓美麗中國永續發展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記者慎海雄)“可持續發展是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2012年6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通過的成果文件《我們憧憬的未來》,表達了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期盼。

    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正在帶領13億人民,將可持續發展的願景一步步變成現實。

    在黨的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莊嚴宣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這鏗鏘有力的聲音,描繪的是一幅令人憧憬的“中國夢”!

    中國的快速崛起,一度令某些西方人士有些驚恐。“誰來養活中國?”“全球資源難以支撐中國發展”等言論不時出現。的確,按照“美國夢”的構想,13億中國人要是過上每人平均資源消費相當于全球每人平均7倍的美國式的物質生活,顯然難以支撐。中國人以自己的行動表明:我們要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建設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美麗中國--

    過去10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投資清潔能源力度最大的國家;過去10年,中國累計完成造林面積8.63億畝,其中人工林面積達到6168萬公頃,居世界首位;過去10年,綠色GDP的政績考核、低碳發展、綠色經濟在中國全面推進、深入人心……

    “只要一天不死,我就要栽一天樹,把治沙進行下去。”十八大代表、陜西省定邊縣“治沙英雄”石光銀,在茫茫的毛烏素沙漠南緣治沙鬥沙40年,築造100公里長的“綠色長城”,其精神感天動地。

    “麗水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了這片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浙西山區麗水,市委在制定發展戰略時,突出生態優勢、壯大生態經濟。經過多年努力,麗水的生態環境品質公眾滿意度連續4年浙江全省第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連續3年全省第一,成功探索出了綠色崛起之路。十八大代表、麗水市委書記盧子躍説,麗水的實踐,顯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強大活力。

    今天,石光銀豈止一位、麗水豈止一地。中國共産黨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信念,已在中華大地播撒。

    這種堅定信念,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揚。

    悠久而豐富的中華文明,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正如來自衛生係統的徐建光代表所説,雖説人是萬物之靈,但人類與世間萬物一樣,都是由大地母親哺育,靠陽光雨露滋潤,才獲得生存和發展。我們的先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把人類視作自然界中一個和諧的組成部分。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黨鮮明地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是對中華文明的極大弘揚。

    這種堅定信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涵的豐富。

    正是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實現科學發展、永續發展。一些代表談到,在如何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上,我們是有過深刻教訓、付出過慘痛代價的。現實使我們清醒認識到,人口多、資源每人平均佔有量少,是我們的基本國情;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制約,是我們可持續發展繞不開的檻;不斷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是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新期待。“只有像愚公移山那樣堅定不移建設生態文明,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才能讓中國走上科學發展的康莊大道。”來自上海金山的楊建榮代表説。

    這種堅定信念,是中國作為國際社會一個重要成員的自覺擔當。

    當前,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一係列的挑戰,擺在全人類面前,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不少代表認為,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有利于保護全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有利于實現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願景。同時,生態文明本身也是中國發展的新機遇,有利于搶佔以綠色經濟為代表的新一輪國際競爭的制高點,贏得新的發展主動權。

    江山如此多嬌。放眼世界,中華民族是唯一以國家形態同根同文同種存留幾千年的民族,這是因為中華文明精神裏蘊含著深刻的發展智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涵。今天,我們黨已經帶領人民開啟了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代。讓我們行動起來,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建設美麗中國,共圓我們民族永續發展的“中國夢”。

分享到:
( 編輯: 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