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通訊:攝影大師眼中的意大利
2017-03-04 20:59:58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意大利都靈3月4日電 通訊:攝影大師眼中的意大利

  新華社記者 金宇

  意大利北方城市都靈3日陰雨綿綿,天氣濕冷。家住比耶拉的退休歷史教師科拉多·拉努奇一大早就坐上火車趕到都靈,為的是欣賞當天開幕的《馬格南攝影師眼中的意大利》影展。

  馬格南圖片社1947年在法國巴黎成立,初期成員包括許多後來成為攝影大師的記者。本次影展為慶祝馬格南成立70周年舉辦,影展以馬格南創立者之一、紀實攝影大師布列松20世紀30年代在意大利拍攝的照片為時間起點,按時間順序反映從二戰結束至今馬格南攝影師對意大利的影像記錄,共展出了20位攝影師的200余幅作品。

  “我最喜歡羅伯特·卡帕的照片,”科拉多説。作為歷史老師,他認為“卡帕有種特殊的力量,留下了歷史重要瞬間,反映了人類生存狀態”。

  20世紀40年代是“戰爭、毀滅和重生”的年代,戰地攝影師卡帕幾幅看似簡單的照片,使人們可以管窺二戰中“毀滅”的慘況。來都靈參加學術會議的莫妮卡·拉納羅説:“整個展覽就像打開一本用影像呈現的歷史書。”

  盡管照片主題涉及戰爭和社會問題,但有些照片中透出的幽默令莫妮卡“忍俊不禁”。與卡帕同一時期的攝影師大衛·西蒙作品的主題是戰後重生。他發現意大利人開始從戰爭陰影中走出,回到博物館欣賞藝術,便于1947年拍攝了一係列遊客參觀西斯廷教堂的照片。畫面中人們舉著具有年代感的望遠鏡,仰著頭仔細品味的模樣吸引了許多觀眾。

  莫妮卡感覺圖片中人們不自覺做出的奇怪表情非常滑稽,“想到自己看展覽時也可能是這種怪樣子,就更想笑出聲來”。

  本次展覽的聯合策展人阿裏安娜·維薩尼説,展覽不僅旨在反映歷史重要時刻,也為一瞥意大利文化和傳統。比如畢加索的330余幅畫作于1953年首次來到米蘭王宮展出,其中諷刺二戰殘酷現實的名作《格爾尼卡》是首次從紐約現代藝術館運到歐洲展出,結果“人們蜂擁而至,但似乎並未做好接受這樣的藝術的準備”。

  阿裏安娜指著勒內·布裏拍攝的反映畢加索畫展的照片介紹説,“你看這些參觀者的表情,驚訝、焦慮,有的甚至是厭惡。”

  20世紀80年代是意大利試圖走出經濟危機和中小企業開始盛行的年代。攝影師費迪南多·希安納記錄了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當年作為一名企業家錄制電視節目時的影像,使這位後來叱吒意大利政壇的風雲人物在照片中“演員化”“戲劇化”的一面展露無遺。莫妮卡興奮地説:“我簡直沒有認出來,因為當我知道貝盧斯科尼的時候,他已是政治人物了,但照片裏他還是一名年輕商人。”

  26歲的西西裏女孩克勞迪亞·多尼西在大學學習醫學生物技術,但攝影是她最大的業余愛好,喜歡拍攝人像。她説,她喜歡新世紀的作品,尤其是攝影師保羅·佩萊格林于2007年拍攝的米蘭時裝周的後臺模特。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伊拉克政府軍收復摩蘇爾西城一重要據點
    伊拉克政府軍收復摩蘇爾西城一重要據點
    “2017致敬經典”車展
    “2017致敬經典”車展
    法國足球名宿科帕離世
    法國足球名宿科帕離世
    雪茄工廠
    雪茄工廠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056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