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石頭上脫貧”的那些人那些事
2017-07-24 09:26:2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雲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烏蒙山區,古稱“洪農碌券”,意為很多石頭的山梁,全縣山區、高寒山區竟佔了98.4%。

  交通閉塞,水源缺乏。貧窮,長期在這片土地上肆虐。病、災、缺土地、缺技術……12種致貧原因,解決哪種都不易!

  不易也要幹!還必須幹好!在“石頭上脫貧”,48萬祿勸人上演了哪些不一般的故事?

  ▲脫貧了的祿勸中屏鎮芹菜塘村苗族婦女和孩子在村史館休閒廣場玩耍。新華社資料照片

  一個苗族村寨:要實現“婦女皮膚好,年輕”

  “這是活動室、健身設施、垃圾房、公廁,以前是?”中屏鎮書多村委會芹菜塘村民小組小組長王群明撓撓頭,停頓了下來,多年熟悉的場景換了模樣,讓他一下子想不起舊往。

  曾經的苗族寨子芹菜塘貧困如影相隨,生活清苦不堪:19戶84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戶,多戶處于貧困線邊緣;村裏環境臟亂差,走3個小時路才打到飲用水;最窮的一家,種一年糧食只夠吃半年。

  20年前,村民種玉米,長多少就收多少;10年前,種玉米開始蓋薄膜,也會養牛耕地,但不懂養牛掙錢。“幾年前,我買了手機,得往村外走一公里才找到信號。誰不想過好日子呢?”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汝坤感慨不已。

  晚上睡覺有蚊帳、不被蚊子叮咬;每家都能賣更多的肥豬;每戶都有車輛,能夠拉貨也用來趕集和走親戚;講究衛生,可以經常洗澡;和縣城一樣住上高高的磚房;娃娃有出息,不用家長操心,有能力到城裏工作拿工資……3年前的一天,村民聚在一起,商量寫下了11條“好日子”的願望,貼在村活動室的墻壁上。

  “這些小目標就是脫貧的動力。”王群明説,願望簡單,但實現要靠不懈努力!增産增收,學技術、懂管理、提素質都不容易!

  扶持種植3畝玉米、2畝豌豆、3畝烤煙;養1頭牛、17只羊、1頭母豬;外出打工……一個小小筆電,詳細記錄著政府對張汝坤家的幫扶舉措。有了這些幫扶指導,張汝坤開始對接市場搞種養殖,自2015年12月的一年時間,各項收入42825元。現在他謀劃著拆老房子建大院子,為搞鄉村特色旅遊做準備。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芹菜塘村民們像張汝坤一樣,奔著11個小目標積極行動起來。

  村民王春良在昏暗的土木房裏住了10多年,燒火做飯和睡覺同在一屋,一面墻要留出幾十釐米的縫隙用來取光和散煙。如今,他家建起了兩層樓的新磚房。“除去11.2萬元的政府補助加貼息貸款,自己投入了3萬元。”他説,要好好考慮下一步發展,種烤煙、豌豆,養殖規模也要加大。

  “勤勞人家早致富,向陽花木早逢春。”一戶村民家的對聯,折射著巨變。從木垛房,到土坯房,再到兩層磚房;從“種了一山坡,收了一籮筐”,到種植養殖多元化,到有農用車;從塵土飛揚的土路到水泥路……11個願望正陸續實現,這個苗族山寨變了模樣。黨和政府在安居農房、基建、教育醫療、産業等方面強化政策支援,加大資源投入,讓一個個村寨舊貌換新顏。

  “願望中就只剩下‘婦女不要這麼勞苦,皮膚好,年輕’這條沒實現。”王群明掰著指頭説,現在政策好,大家還要接著加油幹,種好地,養好豬,多找致富路子……事情很多,婦女們現在還不能閒下來。“但以後這條一定要實現。”

▲基層幹部在幫助村民整修村中道路。

  一個駐村書記:顧徵東的“幫扶經”

  “核桃還沒送到快遞公司?已下單啦……”接到訂單,屏山街道辦事處發明村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顧徵東便立刻向祿勸的村民老柳催起貨來。

  把核桃買賣做大是村民以前不敢想的事。顧徵東來了後,這個事成了。

  “水在河裏流,人在山上愁。”2015年8月,南光集團的顧徵東第一次走進祿勸,對這個山區貧困縣的印象讓他連皺眉頭。初來乍到,顧徵東就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走家串戶“認親戚”,得空就到農貿市場和村子裏“晃悠”。“這一年我接觸的人比過去40余年的還多。”顧徵東説。

  村子裏有生態的農産品,但因路不通賣不出去,這深深觸動了他。幾番思慮後,他想到借助互聯網縮短這個“距離”,打通這個瓶頸。

  在“朋友圈”,除了推送自己的民情日志,顧徵東還要發一些祿勸土特産消息。一開始免費代購、幫忙快遞賺吆喝,後來搞起了“線上線下”的微商,雖然數量並不很大,但在顧徵東看來,了解外面的需求,才知道下一步如何發展。如今,野生菌、核桃、青花椒等特色“山貨”都上了他的貨架。

  “以前是以現金一單一結,看到我都用微信或支付寶收款,老柳也學會使用從每單一結變成幾單一結。”顧徵東説,以前不會用的社交媒體、電腦,現在成了村民生活的一部分。資訊渠道打通了,新理念、新方式正成為村民脫貧的幫手。

  小核桃敲開了大思路,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規劃也漸漸在顧徵東腦中清晰:修路、提高受教育水準、搞村級合作社、改變生産經營方式。

  2016年3月20日,幫助縣政府完成祿勸農村電子商務方案;

  2016年4月30日,協調資金捐建的發明村7公里村組公路竣工;

  2016年8月19日,幫助祿勸職業高中10名同學赴澳對接工作;

  2016年11月10日,注冊完成發明村種養殖合作社;

  ……

  “貧困是基建、意識、教育等若幹短板的累加。”顧徵東説,不能只注重短期見效的項目,還得要結合實際,著眼長遠發展,抓住本村優勢,制定發展規劃,挖掘發展潛力,選準致富路子。“第一書記”就是要搭建好橋梁紐帶。

  在祿勸,像顧徵東一樣的“第一書記”有36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堅持沉得下去接地氣,為村民搭起了通往小康生活的通道。“第一書記”們已是村民眼中的“村裏人”,也是脫貧攻堅的“扛旗人”,群眾把他們永遠記在心裏。

   1 2 下一頁  

+1
【糾錯】 責任編輯: 聶晨靜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孫楊成就世錦賽男子400米自由泳三連冠
    那座“塔山”
    那座“塔山”
    一周看天下
    一周看天下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美海軍首艘“福特”級航母正式服役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136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