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寧夏移民:三十余載“扶貧接力”勾勒富民新圖景
2017-07-13 09:36:22 來源: 新華社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銀川7月13日電 題:寧夏移民:三十載“扶貧接力”勾勒富民新圖景

  新華社記者曹健、鄒欣媛

  一條條通村的硬化路,一座座漂亮的小庭院,一項項謀生的新本領,一張張臉上的“精氣神”……這是寧夏持續三十余載的“扶貧接力”帶給西海固移民的獲得感。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寧夏各級黨委、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始終將移民作為“拔窮根”舉措;移民群眾轉觀念,用實幹、苦幹換得幸福新生活。

  遷離貧困迎希望

  固原市西吉縣半子溝旁,兩道山彎曲著伸向遠方,300多戶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以溝命名的小山村。今年下半年,這個村將搬遷至400公里外的銀川市金鳳區。

  不少村民像渴望一場透雨一樣,渴望著遷離大山。“那裏地平,路也平;房子建得好,離城近;附近就有學校,娃娃不用起早趕路上學。”半子溝村民馬國權説,他已去新家“考察”了兩次,甚至去年就心急地換了銀川的手機號。

  西海固囊括了西吉、同心、海原等寧夏最為貧困的9個縣區,佔寧夏人口近三分之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佔全區41.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85.6%。

  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寧夏歷屆黨委、政府立足區情,始終將移民作為“拔窮根”舉措持續推進,這也成就了寧夏扶貧的壯舉:早在1983年,寧夏在全國率先吊莊移民;23萬西海固群眾陸續在紅寺堡區扎根,開發出我國最大的生態移民區;全區累計移民近百萬人。

  從西海固到米糧川,貧困群眾“狠心”舍棄世居之地,離開山大溝深、幹旱少雨的老家,陸續遷移到“城近、路便、有水”的新居,移出了一條條幸福路。

  從風吹沙石跑的荒灘到遠近聞名的特色小鎮,永寧縣閩寧鎮累計移民超過6萬人。62歲的謝興昌自20年前移民到這裏,已換房3次:從地窨子到土坯房到磚瓦房,再到有小庭院的平房。“在老家是沒希望的苦,一場幹旱就讓辛苦白費,在這是有希望的苦,努力會有回報。”他説。

  各自忙活“新營生”

  近年來,寧夏各地紛紛定方向、給政策、投資金培育移民村的産業。如今,固原市原州區冷涼蔬菜已成規模;銀川市月牙湖鄉建成奶牛養殖、紅樹莓種植基地;吳忠市同心縣打造枸杞産銷鏈條……

  移民的生産生活隨之有了新變化。從靠打工到學種菜,從下苦力到拼技能,從老農民到新工人,移民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方向。

  32歲的馬環已是原州區頭營鎮利民村的種棚能手。走進他家,院子裏的新商務車後兩排卻沒座椅,這令記者很好奇。馬環解釋説,卸掉座椅可以拉更多的菜去批發市場,每趟至少多賺200元。

  馬環的老家是個叫臭水溝村的地方,條件可想而知。6年前移民到新家後,馬環仍靠木工賺錢,幹半年歇半年。兩年後他才嘗試種了一季弓棚,去年發展到4個大棚種西紅柿,再收點村民的菜去批發,一年收入五六萬元。

  利民村支書馬彥禮説,村裏共有400個大棚,種大棚已成移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一個大棚一年一般能收入六七千元,價好時能掙到1萬元左右。

  在新村掙錢的營生多,生活有了更多可能。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同利村21歲回族婦女虎銀霞,去年在村幹部勸説下試著參加了企業定崗培訓。令她沒想到的是,免費培訓半個月,到工廠實習每月能拿2000多元,現在漲到近4000元。

  移出奮發“精氣神”

  移民不只是讓貧困百姓吃飽穿暖,而是讓其持續發展。同心縣扶貧工作總督導馬希豐説,把分散的一家一戶集中到移民村,村裏有了人氣,移民有了目標,氛圍也隨之改變。

  “在山裏,大家各過各的,而移民後住得近,大家比著發展。”同心縣石獅鎮惠安村移民馬全華説。如今60歲的他除了養牛,還堅持就近打工。記者看到,他家寬敞的客廳帶著淋浴間,廚房和餐廳分區,整體櫥櫃、電器齊備,與城裏人的生活並無兩樣。

  馬全華的大兒子馬如存2012年移民到了吳忠市利通區五裏坡村,開車跑運輸,幹勁十足。“我3年前首付9萬元買了一輛35萬元的大貨車,每月還貸8000元-1萬元,到今年8月貸款還完,就等于掙下一輛車。”他説。

  隨著觀念改變,移民也有了不滿足于現狀、不斷追求新目標的“精氣神”。原州區利民新村55歲的移民馬佔榮給自己定下新目標:“黨的政策好,自己也要加把勁。今年,蓋個大牛棚、學點新技術,把日子過得更好。”

+1
【糾錯】 責任編輯: 楊婷
相關新聞
  • 讓扶貧幹部把更多精力放在田間地頭
    近日,記者下鄉採訪時發現,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讓基層幹部大傷腦筋,也讓貧困群眾頗多怨言。
    2017-07-12 08:04:21
  • 慶雲推廣“基金救助+成長關愛”教育扶貧新模式
    近日,山東省慶雲縣總金額達3000萬元的扶貧助學專項基金正式啟動,“一名企業家+一名幹部+一名教師”精準“結對”貧孤學生的“3+1”對接機制完全建立,標誌著該縣505名貧孤學生的教育和成長難題被“兜底”破解。
    2017-07-11 07:11:53
  • 織好“四張網” 我國教育扶貧工作扎實推進
    學前三年農村兒童毛入園率由2012年的68.7%提升到去年的94.9%,在貧困的甘肅定西市臨洮縣,這個入園率幾乎將適合入園的孩子全部納入了。
    2017-07-10 19:42:33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黃山現日出美景 引遊客拍照留念
    黃山現日出美景 引遊客拍照留念
    塞罕壩美景醉遊人
    塞罕壩美景醉遊人
    美麗小鳥藍喉蜂虎現身閩江中下遊河谷
    美麗小鳥藍喉蜂虎現身閩江中下遊河谷
    旅韓大熊貓“愛寶”“樂寶”慶生
    旅韓大熊貓“愛寶”“樂寶”慶生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701121311696